酬剑守王嘉锡郎中
登科三十四年春,五百人中有几人。
顾我虚名惭过分,得公佳句读惊神。
初疑暗里双珠掷,自喜怀间万玉陈。
预卜铃斋论仕契,入关聊为驻车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34年的春天,500人中又有多少人登上了科举考试的高峰呢?回想我的虚名,使我感到惭愧。得到您的佳句,让我不禁惊叹于您的才华。起初我以为您在暗处投入了两颗明珠,后来才意识到您怀中藏有无数珍宝。我预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在书斋里讨论人生和事业的事情,进入那令人愉悦的世界,就像暂时停下马车,欣赏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登科":唐朝科举制度中的科目之一。指赵抃在三十四个春季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功名。
2. "五百人中":借用了《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一个典故,描述一个才能出众的群体。这里用来形容科举考试中的人才荟萃。
3. "顾我虚名":意指赵抃对自己获得的名声感到惭愧,觉得过誉了。
4. "得公佳句":表示得到了剑守王嘉锡的诗句,这些诗句让赵抃非常惊叹。
5. "初疑暗里双珠掷":比喻突然间得到珍贵的东西或人才,如同黑暗中投出两颗明珠一样惊喜。
6. "万玉陈":形容自己的喜悦之情如同怀中摆放着上万件宝玉一般丰富多样。
7. "预卜铃斋":推测将来的官场生涯。
8. "入关":这里是指进入朝廷任职。
9. "聊为驻车轮":仅仅是暂时停驻,表示将来还会离开这个位置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诗人赵抃,他在诗中以谦逊的语气表达了对自己成就的看法和对友人的赞美。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回顾了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成功,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名过其实,而是感激友人王嘉锡对他的赞赏和认可。
在诗的第二联,作者提到自己虚名的惭愧,这表现出他的谦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所取得成绩的清醒认识。接着,他赞美了王嘉锡的诗才,认为对方的诗句令人惊叹。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真诚与谦逊。
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用双珠、万玉等比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横溢的赞美,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最后,作者预见到将来他们将在官场上相遇,共同探讨人生哲学,这也表明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诚挚感情和深厚友谊,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的谦虚品质和清醒的自我认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剑守王嘉锡郎中》是宋朝诗人赵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时期(公元960年-1063年)。这个时期正是北宋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赵抃在宋仁宗时期担任剑守一职,也就是地方官员,负责地方政务。他与王嘉锡郎中是同事关系,共同治理地方事务。在这个时期,赵抃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诗中写道:“一寸丹心未泯时,宦游频忝治民师。”表达了他的赤诚之心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与此同时,赵抃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江山如旧青仍在,岁月催人事不同。”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时光的流逝。
总的来说,《酬剑守王嘉锡郎中》这首五言律诗展现了赵抃在宋仁宗时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态度。他以一颗赤诚之心,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同时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