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松溪三兄县尉
忆别扬州六月中,倏今三已换春冬。
烟帆去蜀七千里,云岭瞻闽几万重。
莫为沈迷嗟下邑,要将清白广吾宗。
天遥最是书难得,早倩来鸿寄一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离别在扬州的六月里,转眼之间已经过了三个春夏秋冬。
烟雾弥漫的船帆驶向远离四川的七千里外,云端的山岭可以望见福建的几万重山。
不要沉溺于思乡的哀愁中,要为清白的家声而光大宗族。
最痛苦的是远在天涯难以得到书信,请尽快托人寄来一封信。
去完善
释义
1. 扬州:这里指江苏省扬州市。
2. 六月:农历六月。
3. 倏: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4. 三:表示数量多,此处指多次。
5. 春冬:春季和冬季,这里是说经过了许多季节。
6. 烟帆:烟雨中的船帆,这里指远行的船只。
7. 蜀:四川省的简称,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四川地区。
8. 七千里:泛指很远的地方。
9. 云岭:云雾缭绕的山岭,这里指福建山区。
10. 瞻闽:眺望福建地区。
11. 几万重:形容山岭重叠,地势险峻。
12. 莫为:不要做。
13. 沈迷:沉溺于不良嗜好。
14. 嗟:感叹。
15. 下邑:地位较低的县衙。
16. 清白:廉洁奉公的品质。
17. 广:推广。
18. 吾宗:我们家族。
19. 天遥:距离遥远。
20. 最是:非常。
21. 书难得:书信难以收到。
22. 倩:请人帮忙。
23. 来鸿:鸿雁传书,代指寄信。
24. 一封:一封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赵抃写给他在松溪县任职的三位兄弟的,表达了他对他们离别后的思念和勉励之情。诗的开头以“忆别”二字开篇,回忆了与兄弟们在扬州分别时的情景,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春夏秋冬,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接下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从扬州到松溪,需要经过烟雾笼罩的江面航行七千里,还要攀登上云雾环绕的山岭,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种描绘方式既强调了空间距离的遥远,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提醒他们在地方上工作不要沉迷于安逸的生活,要继承家族的传统,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这是对他们品格的期许,也是诗人对他们人生道路的指导。
最后,诗人表达了由于距离遥远,书信往来不易,希望他们能早日托人寄来书信,以慰他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和友情,是一首动人的思亲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赵抃在晚年怀念起他与松溪三兄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满怀感慨地写下了这首《忆松溪三兄县尉》。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74年左右,此时赵抃已经步入晚年,成为了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墨客。
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是士人晋升的主要途径。赵抃和他的兄弟们在年少时就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取得了一定的功名。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官场中历经沉浮,几度升迁。在这个过程中,赵抃与松溪三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在北宋时期,官僚体系日趋完善,县尉一职主要负责地方治安、民事纠纷等方面的事务。赵抃的三兄担任县尉期间,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为民办事的决心。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赵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他日后怀念的重要元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