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韩持国
独想当年春宴游,湖边日日醉金瓯。
三年阻作登龙客,不谓相思已白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起曾经的春日游玩,每天都在湖边畅饮。过去三年未能如愿成为飞黄腾达的人,没想到如今相思已成满头白发。
去完善
释义
1. "独想":独自回想,表示诗人回顾过去的时光。
2. "韩持国":指韩琦,字稚圭,宋朝名臣,曾任尚书令。
3. "春宴游":春季时举办的宴会及出游活动。
4. "湖边":指西湖等风景胜地。
5. "日日":天天,每天。
6. "金瓯":这里指的是精美的酒杯。
7. "三年":数词表示约数,非实指。
8. "阻作":阻止去做某事。
9. "登龙客":指科举及第的士子。
10. "不谓":意想不到,没料到。
11. "相思":思念对方。
12. "已白头":已经头发花白,形容老年。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酬韩持国》中,诗人范纯仁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友人韩持国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独想当年春宴游,湖边日日醉金瓯”描绘了两人昔日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那时的他们,在春天的湖畔边尽情游玩,每日把酒言欢,共享快乐时光。这种情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让人陶醉其中。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诗句“三年阻作登龙客,不谓相思已白头”透露了诗人与友人的分离。这分离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而诗人则表达了在这段日子里,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友情并没有因此而淡漠,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珍贵。诗人通过“已白头”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岁月流逝、韶华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韩持国》是北宋名臣范纯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94年,即北宋哲宗元祐九年。这一年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氛围相对宽松,学术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苏轼、苏辙、黄庭坚等。
在这段时间里,范纯仁作为朝廷重臣,积极参与朝政,主张改革,提倡宽容和仁爱。然而,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他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受到排挤。在这种情况下,他与好友韩持国相互鼓励,共谈世事。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坚守。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范纯仁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的父亲范仲淹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范纯仁继承了父亲的忠诚耿直和担当精神。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对生活、友情和自我追求的深刻思考的结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