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遣

标题包含
自遣
富贵浮云毕竟空,大都仁义最无穷。 一千八百周时国,谁及颜回陋巷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荣华如同过眼云烟终究会消散,而仁爱和正义的力量却无穷无尽。在这漫长的一千八百年岁月里,谁能比得上颜回在简陋街巷中的德行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富贵:富裕和尊贵。这里指荣华富贵。 2. 浮云:飘浮的云彩,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或权力财富等。 3. 大都:大多数情况下,总体上说。 4. 仁义:仁爱和道义,儒家主张的道德规范。 5. 最无穷:最为持久、永恒。 6. 一千八百周时国:指历史上的国家兴衰更迭。周时国,即周朝时期的诸侯国。这里“一千八百”是虚数,表示众多。 7. 颜回:孔子的弟子,被孔子誉为最贤德的人。 8. 陋巷:简陋的街巷,喻贫苦的生活环境。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富贵浮云毕竟空”,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表明世间的富贵荣华如同天空中的浮云一般虚无缥缈,最终都会消散无踪。诗人用这一比喻来揭示人生无常、世事虚幻的道理。接着,颔联“大都仁义最无穷”,诗人认为真正的财富是仁爱和正义,这些品质是无穷无尽的,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永远传承下去。这种观点与儒家的伦理思想相吻合,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颈联和尾联“一千八百周时国,谁及颜回陋巷中”,诗人将视线从个人的道德修养转向了社会的历史变迁。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居住在简陋的巷子中。这里,诗人借用颜回的例子来表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国家如何兴亡,真正值得尊敬的始终是那些坚守仁义之道的人,而不仅仅是统治者或富贵人。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和高尚的品质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遣》是北宋著名诗人、学者李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0年至1059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李觏经历了由布衣到仕宦的人生历程,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著述颇丰。 在北宋初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提高,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的文人崇尚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然而,李觏却对这些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他认为,社会贫富不均,人民疾苦重重,需要改革现实,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自遣》这首诗中,李觏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他以“尘土”比喻自己的人生遭遇,以“北风”象征社会的冷酷无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呼吁人们关注民生问题,共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