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夜
两窗明月一庭霜,佛屋风铃语夜长。
孤酌不多人易醒,九回肠付篆盘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位窗外的明月照亮了院子里的白霜,寺庙里风吹动的风铃在夜里响个不停。独自喝着酒,周围没有多少人更容易清醒,内心的千思百绪如同篆香般慢慢消散。
去完善
释义
《独夜》洪咨夔
1. 两窗:指窗户。
2. 明月:明亮的月亮。
3. 一庭霜:庭院中的霜。
4. 佛屋:供佛的房屋。
5. 风铃:挂在屋檐或建筑物檐下的小铃,风吹时发出声响。
6. 语夜长:意为诉说夜晚的漫长。
7. 孤酌:独自饮酒。
8. 不多:数量少。
9. 人易醒:容易醒来的人。
10. 九回肠: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
11. 付篆盘香:将思绪寄托在篆字状的盘香上。
去完善
赏析
《独夜》是南宋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描绘孤独夜晚的诗。诗人在这个夜晚里,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单与寂寞。整首诗用“两窗明月一庭霜”开篇,月色明亮,却照不亮心中的孤独。“佛屋风铃语夜长”则暗示出夜的深沉和寂静。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夜深时醒着,独自饮着酒,因心情低落而难以入睡。最后一句“九回肠付篆盘香”中,诗人将他的苦闷寄情于篆盘香上,通过香气飘散的方式将情绪释放出去。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霜、风和香的物象为载体,充分展示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夜》是南宋诗人洪咨夔(1176-1236)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沉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咨夔正处于南宋后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时期。当时金人入侵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咨夔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人生际遇方面,洪咨夔曾担任地方官吏,后因直言不讳而遭到贬谪。他曾在湖南一带任职,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了湖南的风土人情,以及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后期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金人入侵中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洪咨夔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