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天目登高岭
天近初凝目,云横便蹑梯。
前瞻千嶂列,回首一川低。
雨过黄梅尽,风来翠剡齐。
灵源穷不到,晴昼挂虹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视野,云朵堆积仿佛踏上了登高的阶梯。
向前望去,山峰层峦叠嶂;回头看去,一条河流蜿蜒曲折。
黄梅雨季过后,雨水洗刷大地,绿叶茂密如同翡翠。
那神秘的源泉无法探寻到尽头,晴天白日里彩虹高挂在天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至:到达。
2. 天目:即浙江的天目山。
3. 初凝目:指视线开始清晰起来。
4. 云横:形容云雾弥漫。
5. 蹑梯:沿着阶梯攀登。
6. 前瞻:向前看去。
7. 千嶂列:形容重重叠叠的山峰排列在一起。
8. 回首:回头看去。
9. 一川低:一条河流显得很低矮。
10. 黄梅尽:黄梅雨季结束。
11. 翠剡齐:剡县一带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
12. 灵源:指天目山中的灵源寺。
13. 晴昼:晴朗的白昼。
14. 虹霓:彩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临天目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天近初凝目”开篇,表达了登高望远、豁然开朗的心境。接下来,“云横便蹑梯”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攀登的过程,以及云彩在空中如阶梯般的景象。
随后,“前瞻千嶂列”中的“千嶂”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重峦叠嶂的景象;而“一川低”则是诗人俯瞰脚下的河流,表达了身居高处的感受。
在诗的中间部分,“雨过黄梅尽”写的是黄梅季节的雨后景象,表达了清新明快的氛围;“风来翠剡齐”则展现了风吹过绿树的动态之美。
最后,“灵源穷不到,晴昼挂虹霓”写出了诗人虽然未能到达源头,但依旧能欣赏到晴天时彩虹般的美景,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既有实景的描绘,又有心境的表达,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至天目登高岭》是南宋著名诗人虞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时局动荡不安。虞俦在这一年里任江西转运副使,负责赣、吉、袁、临四州及南康军的钱粮事务。这一时期的虞俦正处于仕宦生涯的高峰,但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虞俦有感于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自己在官场中的奔波劳碌,他选择寄情山水,以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感慨。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前往天目山游览的过程中,登上高岭时创作的。诗中以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