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琴薰阁

标题包含
和琴薰阁
阁倚琴薰诵子虚,果然少壮入乡书。 未游唐殿哦诗句,且把牙弦卧海隅。 有据论文须博浩,无根话性合驱除。 擢犀拔象尘埃里,把出重看是捷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阁楼依靠着琴声朗诵诗歌,确实年少时在乡村读书。 没有游览唐朝宫殿欣赏诗句,暂且用竹弦弹奏音乐在滨海一角休息。 有根据的文章需要广泛的博学,没有根据的言论应该去除。 从人群中脱颖而出,重新审视这成功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1. 琴薰阁:古代书院建筑的一种形式,即书院中设有琴房和书库的阁楼。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书院。 2. 子虚:源自汉代司马相如的辞赋《子虚赋》,此处比喻荒诞无据的事物。 3. 唐殿:唐朝宫殿,这里是借指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4. 哦诗句:朗诵诗篇,这里的“哦”表示吟咏诗句的声音。 5. 牙弦:象牙制成的琴弦,此处用来比喻诗人在海边的寂静生活。 6. 无根话性:没有根据的言论,这里表示对无根据言论的摒弃。 7. 擢犀拔象:形容思考问题时的深入与广泛。 8. 重看:再次审视,这里表示对学问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陈藻对自己学术生涯的总结与思考。诗中通过对“和琴薰阁”这个书院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读书、写诗、探索真理的热忱追求。诗人通过子虚、乡书、牙弦等意象,寓情于景,寄寓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学问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现出在学术研究中,要有据可依,不轻信无根据的言论,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诗歌的最后两句“擢犀拔象尘埃里,把出重看是捷途。”表明了诗人认为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探索,终究可以取得一番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文学、坚定志向、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琴薰阁》是南宋诗人陈藻创作的一首描绘文人雅趣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南宋年间,文人士大夫们崇尚清雅的生活格调,琴棋书画成为他们寄托理想、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陈藻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反映出这种生活态度。这首《和琴薰阁》便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陈藻生活在南宋中期,当时的社会局势相对稳定,但朝廷内部的斗争仍然激烈。陈藻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成就。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使他更加关注个人的精神追求。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描绘文人雅趣的诗歌,如《和琴薰阁》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