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见莺三首

标题包含
见莺三首
鲜怡寡乐负清明,帘外花如红泪倾。 又是残春将立夏,如何到处不啼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盛开的花朵稀疏艳丽,却鲜少有人欣赏,清明节已过,花瓣如同红色的泪水般纷纷落下。又到春天尾声,夏天即将来临,为什么到处都听不到黄莺鸟的啼鸣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鲜怡:指鲜丽的喜悦。 2. 寡乐:感到乐趣不足。 3. 红泪:这里指红花的花瓣。 4. 残春:即将结束的春天。 5. 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表示夏天开始的意思。 6. 如何:为什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鲜怡寡乐负清明”起句,描绘了清明节的鲜明景象。诗人通过“红泪倾”来形容窗外鲜花的色彩与姿态,充满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同时,这个比喻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之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又是残春将立夏”,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来临。这一句不仅揭示了季节的变化,还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如何到处不啼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莺声的期待。他渴望听到莺声,以此来安慰自己孤独的心灵。然而,现实中却听不到莺声,这让诗人感到失望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清明时节的哀伤情绪,以及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莺三首》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白玉蟾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学四方,结交文人墨客,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见莺三首》这一诗作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金国对南宋形成压迫之势,而南宋内部也存在着政治腐败、军事软弱等问题。然而,这并未影响到白玉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黄莺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