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洁白的雪花似乎也在埋怨春天的脚步太迟缓,于是故意穿过庭院的树枝间,化作漫天飞舞的花瓣,为人间增添几分春意。

去完善
释义
嫌:埋怨、不满;庭树:庭院中的树木;飞花:飘落如花的雪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雪》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动态画卷。开篇两句“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通过时间上的对比突出了春天姗姗来迟的特点。一个“惊”字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看到草芽时的惊喜之情,也暗示着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
后两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情感和行为。“嫌”字将白雪人格化,仿佛它也有自己的情绪,而“穿庭树作飞花”的描写更是巧妙,既保留了雪的轻盈姿态,又将其比作春日里的繁花,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全诗短小精悍,构思新颖,用词精准,不仅展现了春天独特的美感,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以及乐观豁达的心态。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盎然的诗意,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韩愈在朝廷担任史馆修撰。这一时期的韩愈已过不惑之年,经历了仕途的起起落落,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一年长安的春天来得特别晚,直到二月才见到初生的草芽,而春雪又不期而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这一特殊时节的变化,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日迟迟未到的期待与惊喜之情,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