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吴侍郎答汝州刘从事
贤路绸缪早奋庸,搢绅元许黑头公。
岩霖暂卷浮云外,国栋来参散栎中。
仙禁巢阿思瑞鶠,野场收弋看冥鸿。
恐难便遂东山卧,忧乐须将一世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追求贤能的道路上行事谨慎,早早地尽自己的职责,士人也都认为你会成为国之栋梁。
暂时收拾起忧虑,就像那青云之外的雨滴,如同木材般屹立不倒。在皇宫里谋求安定的生活,思考着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而在乡野间也不忘休息娱乐,观看大雁飞翔。
恐怕难以轻易实现归隐的愿望,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回应。
2. 和:唱和,指对方做了诗或词,自己跟着做。
3. 吴侍郎:可能是指宋朝官员吴栻。
4. 汝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地区。
5. 刘从事:刘姓官员,担任从事一职,是一种地方官职。
6. 贤路绸缪:指培养选拔贤能人才。
7. 奋庸:努力从政,建立功业。
8. 搢绅:士大夫阶层,这里指有地位的人。
9. 元许:原本允许。
10. 黑头公:年富力强的官员。
11. 岩霖:山间的甘露,这里可能指朝廷的恩泽。
12. 暂卷:暂时收敛。
13. 浮云外:比喻远离尘世的地方。
14. 国栋:国家的栋梁之才。
15. 散栎:指不成材的树木,这里比喻未被人发现的贤能之士。
16. 巢阿思瑞鶠:在皇宫里盼望贤才的到来。
17. 野场收弋:在田野间观察大雁,比喻选拔贤才。
18. 看冥鸿:观看天空中的大雁,形容观察人才。
19. 恐难便遂东山卧:担心不能像谢安那样隐居山林。
20. 忧乐须将一世同:一生的忧虑和快乐都要一起承担。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吴侍郎共同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感慨。首联赞美吴侍郎的早期奋发和地位显赫;颔联则以云开雾散、栎树中的栋梁之材比喻其才华和成就;颈联通过描绘宫中鸟群和野外飞鸿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尾联则借东山的隐逸之志,表达了对国家民生福祉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丰富的社会阅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吴侍郎答汝州刘从事》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宋庠作为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他的生活轨迹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较为完善,士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阶级跃升,而宋庠本人便是通过科举选拔走上了政治舞台。他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后来因卷入政治风波被贬谪出京,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人生追求。
北宋时期,外患频仍,战乱不断,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庠作为文人雅士,关注国家的兴衰治乱,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在诗中,宋庠以吴侍郎答汝州刘从事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的感慨。他以诗为媒,抒发了自己身处困境中的坚韧精神,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