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戚戚复戚戚

标题包含
戚戚复戚戚
戚戚复戚戚,如此春意阑。 红梨褪深晕,青梅结微酸。 向之一凄惨,饥肠废朝餐。 姮娥五圆缺,美人隔云端。 衷情叵自禁,陡觉衣带宽。 芳菲日雕谢,动作不遑安。 咄哉黄栗留,接翮语何繁。 小鸟得于飞,而我别所欢。 夜来风雨恶,中唐水漫漫。 故乡贫亦好,楚客日南冠。 男儿志四方,愧此柳下官。 安得买山钱,静处把钓竿。 高怀未易偿,归有道路曼。 匡坐作遐想,心体胡自胖。 行行大刀头,无生话团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忧忧又忧忧,春日即将尽。 红梨褪去深色晕,青梅略带微酸。 内心一片凄苦,早上都不愿进食。 天上的嫦娥时有圆缺,我与美人在云端相隔。 情感无法自控,突然觉得衣服变宽了。 繁花日渐凋谢,做什么都觉得不安。 哎呀那黄鹂鸟,不停地鸣叫着什么。 鸟儿可以自由飞翔,我却与所爱之人离别。 夜里风雨肆虐,江水满溢中唐。 故乡贫瘠也好,我像屈原一样戴着南冠。 男儿立志走向四方,惭愧自己只做了一个小官。 怎么才能买到山林隐居呢,安静地拿着钓鱼竿。 高尚的情怀不易实现,回家的道路漫长。 端坐沉思作远想,心灵和身体的困惑如何消散。 奔走江湖空手而归,人生没有谈资团圆。
去完善
释义
戚戚:忧伤的样子。此处指忧国忧民的情怀。 春意阑:春天的气息将要结束。阑,将尽。 红梨褪深晕:红梨渐渐褪去深红色。 青梅结微酸:青梅果实逐渐成熟,味道变得微酸。 饥肠废朝餐:因为忧虑国家大事,连早晨的饭都吃不下。 姮娥五圆缺:姮娥即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这里指月亮的圆缺变化。 美人隔云端:形容所爱之人相距遥远,难以相见。 衷情叵自禁:内心的情感无法自控。 陡觉衣带宽:突然觉得衣服变宽了,表示身体消瘦。 芳菲日雕谢:花朵日渐凋谢。芳菲,花草的芬芳。 动作不遑安:行动忙碌,没有闲暇时间。 咄哉黄栗留:黄栗留是一种鸟的名字,这里是用来说黄栗留鸟的叫声。 接翮语何繁:翮是鸟的翅膀,这里指黄栗留鸟在树枝上频繁地交谈。 小鸟得于飞:鸟儿可以自由飞翔。 中唐水漫漫: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有“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目前的心情。 故乡贫亦好:虽然故乡贫穷,但毕竟是自己的家园。 楚客日南冠:楚客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文人屈原,这里指作者自己。南冠,南方的帽子,代指南方的人。 愧此柳下官:柳下官是指春秋时期鲁国的贤臣柳下惠,这里表示自己比不上柳下惠那样的贤能之士。 安得买山钱:哪里能得到购买山林的钱财呢?这是作者渴望过上隐居生活的表达。 高怀未易偿:崇高的理想难以实现。 匡坐作遐想:正襟危坐,展开遐想的翅膀。 心体胡自胖:心体的原意是指物体的中心部位,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胖,膨胀。 行行大刀头:行走在大刀头的路上。大刀头,古代兵器,这里指战场上。 无生话团栾:无生,佛教用语,指断绝生死轮回。团栾,团圆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戚戚复戚戚》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抒怀诗。全诗以“戚戚”开篇,展现春去夏来之际的忧虑与感伤。随后,诗人通过描绘红梨褪去深红、青梅结出微酸的景象,传达出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 紧接着,诗人描述自己饥饿难当,无法按时进食的状态,用意是表现其处境的窘迫和内心的沉重。而诗句中的“姮娥五圆缺,美人隔云端”则巧妙地暗示了诗人求而不得的理想和抱负,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忧郁氛围。 此后,诗人以“衷情叵自禁,陡觉衣带宽”的笔触,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又以“芳菲日雕谢,动作不遑安”揭示了自然界的美景即将消逝的现实,使整首诗笼罩在一种沉重且失落的气氛中。 随后,诗人转向对生活中小动物的关怀,以一种反向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的孤独之情。而当夜晚来临,风雨交加之时,诗人以“故乡贫亦好,楚客日南冠”展现了其念念不忘的故土之情,以及即使贫困也要归乡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男儿志四方,愧此柳下官。安得买山钱,静处把钓竿。”两句,表达了作为文人墨客的他,渴望退隐山林、不问世事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其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歌情感丰富,以“戚戚”为线索,贯穿始终,既有春去夏来的自然景象描绘,又有诗人心态的细腻揭示,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情景交融、极富个性的抒情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戚戚复戚戚》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初年,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期,薛季宣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朝廷官员,但因与权臣不和而遭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在回乡后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诗人敏感地捕捉到社会的不幸和人民的痛苦,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哀愁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