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琳和尚赞
触处无碍,得大自在。
达磨脊梁,释迦脑盖。
夫是之谓普明老人,敢与诸尘作对者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海通达,活得自由自在。
达摩磨炼我的脊背,释迦牟尼启迪我的头脑。
我这就被称为普明老人,敢于跟所有烦恼对抗的家伙。
去完善
释义
【触处】 即"到处"。指在任何地方或事物上都有感触或关联。
【无碍】 没有阻碍,不受约束。
【达磨】即达摩。禅宗初祖,南天竺人,将禅宗传入中国。
【脊梁】 原意是指背部的主要支撑骨,比喻作人的中坚力量或精神支柱。
【释迦】 即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脑盖】 颅骨的顶部。此处有以"脑盖"比喻神明之意。
【夫是之谓】 "夫"表示发语词,"是"表示这,"之谓"表示所说的是。整体表示这就是所说的意思。
【普明老人】 即普明琳和尚。
【敢与诸尘作对者也】 “敢”表示有勇气,“诸尘”即各种世俗事务,“作对”表示对抗、反对。整句意思是:具有勇气与各种世俗事务相抗衡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普明琳和尚的卓越品质和超凡境界。诗句“触处无碍,得大自在”赞美了他的生活态度,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达到内心宁静的境界。而“达磨脊梁,释迦脑盖”则用比喻表达了他的道德力量和崇高智慧,意味着他继承和发展了达摩和释迦摩尼的思想精髓。诗人指出这位普明琳和尚敢于挑战世俗,不受任何羁绊,表现出其独立精神和无畏品质。整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热烈,充分展示出诗人的敬爱和赞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普明琳和尚赞》是南宋时期诗僧释宗杲创作的一首赞美诗,以表达其对普明琳和尚的敬意和赞美之情。释宗杲(1089-1163年),俗姓李,字昙斐,号大慧,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著名诗僧。他在禅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以机锋、禅语著称。在南宋时期,中国的禅宗佛教逐渐衰微,但释宗杲的努力使得禅宗得以复兴,因而被誉为“宋代禅宗的中兴之主”。
在这段时间里,释宗杲的人生际遇复杂多变。他早年即入佛门,后得法于慧南派系的祖灯禅师,成为其传人。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对佛教政策的调整,释宗杲被迫离开本寺,四处云游,寻求发展机会。在这段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禅宗思想体系。
在这一时期,时代背景较为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在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之后,国力日渐衰弱,对外面临着金国的压迫,对内则面临着农民起义的威胁。另一方面,佛教在南宋初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尤其是禅宗佛教,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然而,随着朝廷政策的调整,禅宗佛教开始逐渐恢复元气,释宗杲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禅宗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