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样他就能平平安安,没有灾祸与磨难,最终做到高官显位。
去完善
释义
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轻松诙谐,实则蕴含着苏轼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无奈。首句点明世人普遍的心理——期望子女聪慧过人,但紧接着第二句笔锋一转,以自身经历发出悲凉感慨:“聪明”不仅未带来福分,反而成为人生坎坷的原因。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后两句更显意味深长。苏轼故意用“愚且鲁”这样的词语表达对孩子未来的祝愿,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他并非真的希望孩子愚蠢,而是认为只有远离纷争、韬光养晦,才能避免灾祸,安然度日。整首诗语言质朴,却饱含哲理,既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也折射出作者历经沧桑后的旷达与自嘲。通过短短四句,苏轼将个人命运的叹息与对世俗观念的批判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彼时苏轼正处于人生中较为困顿的黄州贬谪时期。这一年,侍妾朝云为他诞下一名男婴,按照传统习俗要为孩子举行洗儿礼。作为父亲的苏轼,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时刻,却以一种自嘲而旷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诗。他回顾自己一生因才华外露而遭遇的种种坎坷与挫折,甚至被卷入政治风波、身陷囹圄,因此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看似戏谑诙谐之语,实则饱含了苏轼对官场险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孩子平安顺遂、远离纷争的殷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