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十五首 其一
衰老百一堪,担头入闹篮。
生涯何所有,弥勒是同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衰老:指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状态。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年纪大了,进入老年期。
2. 百一堪:这里"百一"可以理解为百分之一;"堪"指承受,忍受。整句话意思是还可以勉强支撑。
3. 担头:挑在担子的一头。
4. 闹篮:一种热闹的生活场景。这里可能比喻繁华的城市。
5. 生涯:生活的过程,一生经历的总和。
6. 何所有:表示没有什么。
7. 弥勒:佛教神祇,又称慈氏菩萨。未来佛,民间常常以其笑口常开的形象出现在寺庙中。
8. 同龛:放在一起或在一起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跟弥勒共处一个空间,有相同的境遇。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偈三十五首 其一》中,释祖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首先,诗中提到“衰老百一堪”,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老的感叹以及对生活的坦然接受。接着,诗人用“担头入闹篮”来形容自己在纷扰世间的行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接下来的“生涯何所有,弥勒是同龛”则揭示了诗人的信仰,表达了他对生活恬淡无求的心境。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深厚的宗教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 其一》是宋代诗僧释祖珍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左右,即宋朝时期。
在宋哲宗元祐年间,诗人释祖珍长期生活于江南一带的丛林古刹之中,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共同探讨佛学和文学。这一时期,正是北宋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的历史阶段。范仲淹、王安石等新党人物推行变法,企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则坚决反对变法。这场政治斗争不仅在朝廷上展开,而且在民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祖珍以禅宗诗人的敏锐洞察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世态民情。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饱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这首《偈三十五首 其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