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除夜

标题包含
除夜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往事并随残历日,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灯光摇曳不定,时间在这时候似乎显得特别漫长。送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永远不会欺骗我们。随着岁月的流逝,过去的回忆就像残破的日历,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在新年之际,我将这首诗送给我的朋友,以此纪念已经逝去的时光,也将它视为去年最后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除夜:农历除夕之夜,是新旧交替的时刻,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意义。 2. 徐铉:南唐文人,博学多才,善书画、精诗词,是南唐著名学者,深受皇帝礼遇。 3. 寒灯:指寒冷的夜晚灯光。 4. 耿耿:明亮的样子。 5. 漏迟迟:指时间过得缓慢。 6. 了不欺:完全真实。 7. 往事: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8. 残历日:即将过完的日历。 9. 吟罢:吟咏完诗歌。 10. 知己:与自己相知的朋友。 11. 便须:就要,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 12. 去年诗:上一年写的诗。
去完善
赏析
《除夜》徐铉 赏析: 首句“寒灯耿耿漏迟迟”描绘了除夕夜的氛围,通过“寒灯”和“漏迟”的意象,表现出夜晚的寂静与时间的流逝。次句“送故迎新了不欺”则传达了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第三句“往事并随残历日”则将思绪拉回到过去,诗人借“残历日”这一意象,回顾了过去的点点滴滴。最后两句“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与知己共度时光,共同谱写新的篇章。这首诗整体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铉的《除夜》这首古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具体年份无法确定。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徐铉是南唐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这首《除夜》中,我们却看到了他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时的徐铉,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对于时代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诗中写到:“听钟须待晓,转漏莫辞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显得尤为珍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