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溪口广慈院

标题包含
过溪口广慈院
五马重来谿口寺,惟将属吏与门僧。 盘云野径行千里,送目危台上百层。 岩桧影寒犹带雪,谿流声涩未销冰。 寻常地远无因到,空愧躬良二老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位官员重访溪口寺庙,只为带着随从和寺里的僧人见面。 行走在蜿蜒曲折的乡野小路,已经走过了千里之遥;登上高高的观景台,可以望见百层之上的风光。 山岩上郁郁葱葱的柏树在寒风中依然挺拔,仿佛还带着雪花;小溪流淌的声音变得沙哑干涩,似乎还没有融化河中的冰块。 这个地方普通且遥远,没有合适的理由常来;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常常见到那两位好朋友了。
去完善
释义
五马:古代太守的别称,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广慈院:溪口的寺庙名称,位于浙江省奉化区溪口镇。 盤雲:即“盘云”,山间的盘旋云雾。 野径:田间的小路。 危台:高耸的楼台。 巖檜:生长在山岩上的松柏树。 帶雪:带着雪痕。 谿流:溪流。 澀:溪水或河流流动时声音低沉、不流畅。 未销冰:河水还未完全消融。 寻常地:平常的地方。 无因:没有办法。 躬良:亲身善良。 二老:作者的两个老朋友。 朋: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显忠在游览溪口广慈院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重游溪口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山川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五马重来谿口寺,惟将属吏与门僧”,讲述了诗人故地重游,陪伴他的只有属吏和寺中的僧人。这里的“五马”指的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仪仗,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身份地位。 颔联“盘云野径行千里,送目危台上百层”,描述了诗人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视线穿越层层山峦,远眺那高耸的危台。这一联充分展示了诗人壮丽的视野和豪放的情怀。 颈联“岩桧影寒犹带雪,谿流声涩未销冰”,描绘了寒冬时节的景物特征:岩石上的桧树影子显得格外寒冷,小溪流水声也因为结冰而变得沉闷。这一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冬日山水画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沉郁和伤感。 尾联“寻常地远无因到,空愧躬良二老朋”,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经常探望朋友的遗憾。虽然地远路遥,但诗人仍然挂念着朋友,这份真挚的感情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溪口广慈院》是南宋诗人释显忠于淳熙二年(1175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仍然尖锐。诗人身为出家人,一生奔波于各地寺庙,寻求内心的宁静。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显忠刚刚结束了他的云游之旅,来到了溪口广慈院。这里山水秀美,环境幽静,使他在忙碌的云游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广慈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事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诗人的人生际遇来看,释显忠早年出家为僧,后因才华出众而被举荐至朝廷,担任国师。然而,他对政治并不热衷,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在南宋初期,朝廷内外矛盾重重,诗人选择了远离纷争,以云游四海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安宁。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灵体验和自然景物的描绘。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初期,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为了抵抗外侮,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整顿内政,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稳定。然而,民族矛盾依然尖锐,这使得诗人在寻求心灵慰藉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广慈院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