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侠客行
壮年志慷慨,结交慕英雄。
大梁多长者,燕赵有古风。
千金起为寿,一诺不顾躬。
自谓松与柏,忽为萍与蓬。
市道今乃知,利穷非义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年的志向在于慷慨,结交的朋友敬仰英雄;大梁有许多值得尊敬的长者,燕赵之地尚存古朴之风。曾经不惜千金只为祝贺生日,一旦承诺便勇往直前,毫不犹豫;自信如山岳般坚定,宛如松柏那样坚韧,没想到一夜之间竟变得如同浮萍与飞蓬一般脆弱无力。直到步入社会,方才理解所谓利益和贫穷并非真正的贫困,精神上的匮乏才是真正的贫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侠客行:标题中的“古侠客行”是这首诗的主题,描述古代游侠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2. 刘敞:北宋诗人,字原父,号公是,文学家。
3. 壮年志慷慨:慷慨激昂的壮志情怀。
4. 大梁:指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大梁,现河南开封。
5. 燕赵:战国时期两个国家,分别位于现在的河北和北京一带。
6. 一诺不顾躬:承诺的事情即使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完成。
7. 市道今乃知:通过社会现实了解到。
8. 利穷非义穷:虽然贫穷但不失道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侠义之士的风采。首句“壮年志慷慨,结交慕英雄”便直抒胸臆,展现了一位年轻壮志、向往英雄的豪情壮志。接着,诗中用“大梁多长者,燕赵有古风”展现出那个时代的长者风范和古风之美,进一步强调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详细描述了侠客们的行事作风。他们为了知己,可以毫不犹豫地倾尽家财去祝寿;为了信诺,甚至可以不计较个人的安危。诗人以“松与柏”的形象比喻这些侠客们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又以“萍与蓬”的变化无常来形容他们的命运跌宕。
然而,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些在市井中求利的人,难道真的是因为贫穷才去谋取利益吗?这其实是对前面所描述的侠义精神的反思。诗人试图告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人往往并不是因为真正的贫苦而去追求利益,而是为了私欲而忘义。这也使得本诗具有了深远的思考空间,让人不禁陷入对现实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侠客行》是北宋著名文人刘敞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左右,正值刘敞年富力强、仕途顺利之际。当时,北宋文坛盛行古文运动,主张诗文应该回归古典的质朴与真情,摒弃雕饰华丽的辞藻。身为朝廷命官的刘敞,不仅参与政事,还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他积极提倡并践行古文运动的理念,力求在诗文中展现古代豪侠精神,以期望起到激发民心、弘扬正气的作用。因此,刘敞写下了这首《古侠客行》,通过描绘古代豪侠的风骨与情义,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