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白莲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仙人掌,犹如华丽绽放的荷花,金色露珠缓缓滴落,仿佛一盘流淌着琼浆的金盘。轻柔的身姿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优美,那飘逸的舞姿让人难以忘怀。湖面烟波浩渺,月色如梦幻般的美丽,倒映在水中的白鹭也似乎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忽然想起那次晚上悄悄划船出来,碧波如镜,花香四溢,却看不见花的倩影。
难道是有人在嫉妒她的美貌吗?她的花瓣已经渐渐凋谢,似乎被人轻轻碰了一下。然而她仍然保持着悠闲的态度,姿态优雅,婉约动人,如同一位少女等待倾诉。突然间遇到了这位美丽的仙子,心中不禁激动万分,相互靠近聆听着彼此的心声。担忧的是她即将离开,像是被风吹走的那片绿叶,离我越来越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仙人掌上芙蓉:指莲花,因为莲花常常生长在池塘或湖泊中,开在水面上,而池塘或者湖泊的形状可以比喻为仙人的手掌。
2. 金盘露:指的是像黄金般珍贵的露水。在这里可以用来形容莲叶上的水珠。
3. 轻装照水:这里的"轻装"指莲花的白色花瓣,"照水"则是说莲花的倒影映在水中。
4. 销凝:形容心神不定、发呆的样子。
5. 浣纱人妒:这里借用西施的故事,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时,河里的鱼儿都被她的美丽所吸引,忘记了游动,所以有“沉鱼”的典故。这里的“浣纱人妒”是说莲花的美丽使得其他的花儿都自愧不如。
6. 褪红衣:意思是莲花的花瓣开始凋谢。
7. 凭娇待语:这里是说莲花娇柔美丽,等待着人们的赞美。
8. 隔浦相逢:比喻彼此距离不远,但是不能常见面。
9. 偶然倾盖:这里的"倾盖"表示两个人的关系亲密,无论身份高低都能成为朋友。
10. 湘皋佩解:这个典故出自《楚辞·湘君》,意思是湘夫人解开腰间的玉佩,用来表达她对湘君的深深爱意。这里的"湘皋佩解"是借用来形容莲花凋谢的美丽景象。
11. 绿云十里:这里的"绿云"是指莲叶,"十里"是用来形容莲叶的繁茂程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白莲为主题,描绘了它的纯洁美好。词人以神仙般的笔触描绘了白莲的仙子形象,它像仙人掌上的芙蓉,又像金盘中的甘露。轻盈的花瓣,犹如薄薄的衣裳,亭亭玉立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月光下,湖面泛起淡淡的烟雾,映衬着岸边的鸥鹭,显得十分宁静祥和。回想那夜晚的小船,波光粼粼,花香四溢,却看不见盛开的花朵。
接下来,词人通过比喻表达了白莲被忽视的遗憾。它仿佛是浣纱女子嫉妒的对象,渐渐褪去红色的外衣,被轻柔地对待。虽然没有人欣赏,但白莲依然保持着清雅的姿态,娇柔中带着期待。当它与河对岸的行人相遇,就像突然打开了心中的秘密。担心那青草地上的玉佩解开,碧绿的云朵在十里之外随风飘散。
这首词以委婉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白莲独特的美和命运的关切,同时传达了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龙吟·白莲》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正值元军南侵、金朝灭亡的时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对家国之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张炎出身世家,早年生活优裕,但晚年家道中落,曾一度沦为贫民。这样的经历使他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白莲的词作,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园的思念。
此外,张炎生活的时代,词风由豪放转为婉约,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在这首《水龙吟·白莲》中,张炎通过对白莲的描绘,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坚韧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