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父 其十二
斑斑血洒哭诗章,六十二年胡遽亡。生我靡瞻今已矣,长眠遥在白云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斑驳的血迹交织着悲壮的诗篇,六十二年的时光匆匆流逝,胡虏竟已灭亡。我们这些生者在今天已经无法回顾过去,只能长眠在遥远的白云之乡。
去完善
释义
《哭父 其十二》: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父亲而作。
1. 斑斑血洒哭诗章:这句表达诗人悲痛的心情,以血泪书写诗篇来哀悼父亲的离世。"斑斑"指泪水滴落在诗句上形成痕迹,如血的印记。
2. 六十二年胡遽亡:这句表示诗人对父亲享年62岁的哀伤,感叹父亲为何如此早逝。"胡遽亡"意思是为什么这么快就去世了。
3. 生我靡瞻今已矣:这句表达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怀念,表示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与关心。"生我靡瞻"意为我出生时他看到的情景。"今已矣"意味着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4. 长眠遥在白云乡:这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父亲去世后的归宿,如在遥远的白云之乡,也就是极乐世界。"长眠"表示永远的安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章甫悼念父亲的一首悲痛之作。首句“斑斑血洒哭诗章”,以生动的形象表现诗人为悼念父亲而写的诗篇,血泪交加,感人至深。接着的“六十二年胡遽亡”,诗人感叹父亲的离去之突然,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读者感同身受。接下来的“生我靡瞻今已矣”,诗人痛悼父亲在世时为他付出的一切心血和期望都已成空。最后“长眠遥在白云乡”,诗人想象父亲安息于遥远的天堂,与天地同在。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无限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父 其十二》是中国唐朝诗人章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的是章甫对已故父亲的悼念之情。在诗中,章甫通过回忆父亲生前的种种恩情,以及自己对父亲的敬仰之情,表达了无法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心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56年,这是安史之乱期间。章甫生活在唐朝晚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珍惜家庭亲情,渴望稳定的生活。章甫本人也经历过流亡和战乱,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尤为突出。
在与章甫相关的时代背景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史之乱。这场战争发生在755年至763年之间,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内战。由于边疆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唐朝被迫进行长达八年的平乱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家庭破碎,流离失所。章甫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