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舟
忽报风波息,梢人倚柁看。
开船星斗转,吹笛水云寒。
犬吠知村近,乌啼觉夜阑。
儿童将白石,敲火趁晨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听说风波已经平息,船夫靠在船舵上观察情况。
开船时星空闪烁,吹奏着笛子感受水的寒冷和云的轻盈。
听到狗叫声就知道离村庄不远了,乌鸦的啼鸣让人感受到夜晚即将结束。
孩子们捡起白石,用它取火准备早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忽报风波息:突然听说风波平息了。
2. 梢人:指船夫。
3. 倚柁:靠在舵上。
4. 开船:船只起航。
5. 星斗转:形容星辰闪烁,暗示时间流逝。
6. 吹笛:吹奏笛子。
7. 水云寒:指水面上云雾缭绕,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8. 犬吠:狗叫。
9. 知村近:知道村庄已经临近。
10. 乌啼:乌鸦啼叫。
11. 夜阑:夜深。
12. 儿童:孩子。
13. 白石:白色的石头,这里可能是打火石的代称。
14. 敲火:用石头敲击火石产生火花以取火。
15. 趁晨餐:准备早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行舟、晨光中的乡村生活的诗。从诗人所描绘的景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和谐的生活气息。全诗分为五个诗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与情感。
第一句“忽报风波息,梢人倚柁看”,描述了突然传来风浪平息的消息,船上的人们靠在船舷上看向远方。这里传达了船员们在航行过程中的期待和担忧。
第二句“开船星斗转,吹笛水云寒”,则描绘了启航时星辰闪烁、水汽弥漫的寒冷景象。此时,一曲悠扬的笛声在水面上飘散,显得格外美妙。
第三句“犬吠知村近,乌啼觉夜阑”,传达出村子越来越近的信息。夜幕渐渐消退,远处的狗吠声清晰可闻,紧接着又传来乌鸦的啼叫,这使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推移。
第四句“儿童将白石,敲火趁晨餐”,描绘了晨曦中的乡村景象:孩子们拿着白石,生火准备早餐。这里的“白石”可能是指打火石,古时候人们常常用打火石来取火。这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展现了人们对清晨时光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行舟》是南宋诗人严粲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正值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诗人的生活经历也颇受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金榜题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南宋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外患严重。严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社会的不公。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然而,尽管生活艰辛,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这在《夜行舟》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