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子镇
东南有人不可攀,生轻义重人所难。
此风雕落不复见,得公今日如芝兰。
千人忽堕风涛间,义气有感心生寒。
以情论法不可枉,使法可枉吾宁闲。
兼遗物己为虚舟,遂授此属还平流。
相逢鹰犬颜何厚,剑水闽山公不朽。
有恩流到墓中魂,无累乞寻林下友。
得官西去心胆雄,帐下将军望公久。
此生义在公无惭,未到青云空白首。
男子屈伸当有时,行置长缨远夷脰。
浩歌一阕公临政,马上东风曲堤柳。
卯酒醺醺吹复醒,纤毫谩引无中有。
洒然得句谁其酬,寄我须烦置邮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南有位高人难以企及,轻生死而重道义令人敬佩。
如今此风已逝难再相见,幸得遇见您如同芝兰玉树。
突然千余人陷入风波之中,他们的义气让我心生敬意。
根据情感而非法律来判断不应冤枉,若使法律有失公正我愿清闲。
虚怀若谷就像驾驭空船,平息纠纷让人回归平和。
面对强权与压迫面不改色,剑指山河让您的英名永存。
对逝者的恩情流向墓中灵魂,不负所托结成忘年之交。
为官西去显得雄心壮志,帐下将士翘首期盼您已久。
这一生践行道义无愧于您,尽管未能平步青云但也无怨无悔。
男子的屈伸应有其时,收拾长缨直指远方的敌人。
高歌一曲以赞颂您的治政之道,如同春风拂过曲堤之柳。
微醺的酒意反复清醒,纤细的细节源于无中之有。
挥洒自如的诗句谁来和答?请您麻烦传驿而来。
去完善
释义
1. "东南有人":指范子镇是东南地区的一位杰出人物。
2. "生轻义重":强调范子镇的品德高尚,重视道义。
3. "此风雕落":指那种优秀品质已不常见。
4. "芝兰":比喻范子镇的品质高洁。
5. "千人忽堕风涛间":这里用一千人来形容危难的情况。
6. "义气有感":指人们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会感受到道义的感召力。
7. "以情论法":指在处理案件时要考虑到人情因素。
8. "兼遗物己为虚舟":指范子镇在面临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9. "遂授此属还平流":指范子镇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10. "相逢鹰犬":指范子镇与那些奸佞小人相遇时的态度。
11. "剑水闽山":泛指福建一带的山水,这里是范子镇的家乡。
12. "无累乞寻林下友":指范子镇在生活上不追求名利,只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
13. "心胆雄":形容范子镇的勇敢和智慧。
14. "帐下将军":指那些期待范子镇出仕为官的人。
15. "浩歌一阕":指范子镇在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16. "马上东风":指范子镇即将赴任的场景。
17. "曲堤柳":指路途中的美好风光。
18. "卯酒醺醺":指喝了一些酒后微醺的状态。
19. "纤毫谩引无中有":指在诗中细细描绘出范子镇的形象。
20. "洒然得句":指轻松地写出了这首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友情、道义和英雄人物的诗歌。诗人通过赞美一位名叫范子镇的义士,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和对正义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特别是“东南有人不可攀,生轻义重人所难”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范子镇的崇高形象,表达了他对道义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范子镇》是宋朝诗人黄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5年左右,即北宋仁宗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黄裳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早年曾担任官职,后因故被贬,但在不久之后又被召回朝廷。这段时间,黄裳经历了官场的风风雨雨,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观察力。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范子镇结识并成为好友。当范子镇即将离开时,黄裳怀着深情厚谊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公元1045年左右的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然而,随着官僚体制的逐渐腐败,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希望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黄裳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也在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