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美人{左女右便}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
醉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感杏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女子仿佛被秋色江河分隔开,翠绿色的罗裙反射出枝叶间的光亮。酒气熏染的花朵和艳丽的粉末在斜阳下凋零,更加让诗人感慨如杏树般的哀伤。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美人{左女右便}娟:指美丽的女子。
2. 翠罗织裳:翠绿的丝织品制成的衣裳。
3. 楸叶光:指楸树叶在阳光照耀下的光亮。
4. 醉香艳粉:形容木芙蓉花的香气浓郁,颜色艳丽。
5. 杏殤:原意指杏树的花,这里用来比喻木芙蓉花。
去完善
赏析
《木芙蓉》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里江边木芙蓉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花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首句“美人{左女右便}娟隔秋江”,诗人用美女的婉约形象来形容木芙蓉的美,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木芙蓉的独特魅力。次句“翠罗织裳楸叶光”则通过描绘木芙蓉的绿色枝叶,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接下来的两句“醉香艳粉凋斜阳”和“更使诗人感杏殤”则分别描述了夕阳下木芙蓉的醉人香气和凋谢之美,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忧伤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芙蓉》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姜特立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94年,当时姜特立已年逾古稀,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波折。
在姜特立所处的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百姓疾苦。然而,姜特立却凭借着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努力改变着自己所处的环境。他的诗作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更传达了诗人渴望家国安宁、国泰民安的心声。
这首《木芙蓉》正是以木芙蓉为象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之情。诗句中的“晓妆如玉暮如霞”描绘了木芙蓉的艳丽色彩,而“上林孤芳不自屏”则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姜特立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担当,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