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雨

标题包含
喜雨
身居焰焰祝融堆,一夜西风卷雨来。 酷吏手中逃得活,故人别后共衔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居于炎热的城市,一夜的西风带来大雨。在严酷的官员手下侥幸逃生,与老友分别后再一同举杯庆祝。
去完善
释义
1. 焰焰:形容炽热的样子。这里指炎热的天气。 2. 祝融堆:祝融,古代火神;堆,名词,指众多的地方。此处以祝融堆借指炎热的地方。 3. 西风:西风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肃杀之气,秋风萧瑟的意味。 4. 酷吏:指对待百姓刻薄严酷的官吏。 5. 逃得活:死里逃生,逃脱了困境的意思。 6.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7. 衔杯:举杯,指一起喝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突然一场西风吹来,带来了一场及时雨。诗人用“焰焰祝融堆”来形容夏日的高温,如同置身于烈火之中,形象生动。而突如其来的降雨则让酷热瞬间消散,仿佛从酷吏手中逃脱一般。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共同品味这场及时雨的清凉。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雨》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姜特立的一首描绘丰收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当时,江南地区由于连续干旱,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祈求天降甘霖,解除旱情,姜特立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姜特立虽然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但他始终关注民生疾苦,努力为国为民分忧。他在官场上多次担任地方官员,关心民间疾苦,勤政为民,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这首《喜雨》正是他在任期内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和对丰收景象的热切期盼的体现。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国入侵、国力衰微的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然而,宋孝宗在继位后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姜特立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员,积极践行“文以载道”的理念,通过文学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引导民众关注国计民生。因此,《喜雨》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姜特立对丰收的喜悦,还传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许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