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李白的诗中早有月亮的身影,只有李白的诗句才能描绘得如此美妙。如今李白已经离世,月亮依然在天空中经历着圆缺变化。现在的人们仍在吟唱李白的诗歌,而月亮却依然如同李白当年所描述的那样明亮。我要学习李白面对明月的心情,但月亮和李白又怎能知道我的感受呢!李白不仅能写诗,还能饮酒作乐,我现在也可以饮上百杯的酒,写上千首的诗。虽然我自愧没有李白的才华,但我相信月亮不会嫌弃我的平庸。我不会登上皇家的船只,也不会在长安的宫殿里安眠。我在姑苏城外的一间茅草屋子里,欣赏着满天的月光和梅花树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把酒对月歌:标题。意为以酒伴月,抒发情感的诗篇。
2.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表示古代诗人中只有李白的诗句能够描绘出月亮的千姿百态。
3. 几圆缺: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4. 犹歌:仍在传颂。
5. 安能知:怎么能知道。
6. 复能酒:既能写诗又能饮酒。
7. 百杯复千首:表示饮酒豪放,作诗勤奋。
8. 愧无李白才:意为自己才疏学浅,没有李白的才情。
9. 料应:大概,或许。
10. 不嫌我丑:暗示即使自己才疏貌丑,也照样欣赏明月。
11. 天子船:皇帝巡游的船只。
12. 长安眠:代指荣华富贵的生活。
13. 姑苏:今江苏苏州。
14. 一茅屋:一间简陋的茅草屋。
15. 万树梅花月满天:表示景色优美,月夜中万树梅花盛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李白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向往豪放不羁、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不乏些许自嘲和苦涩。
首联以李白的诗句作为引子,用月亮的永恒与李白的诗才对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颔联讲述了李白已经离世,而月亮依然挂在天空,其意在于缅怀故人,并表现出时间的无情流逝。
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阅读和学习李白的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他试图模仿李白的才华,却意识到自己无法比肩这位伟大的诗人,但又毫不掩饰自己的抱负。这种自嘲式的自我安慰使诗意显得更加真实生动,反映了诗人热爱生活和积极面对现实的达观态度。
最后两句“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则以江南水乡的美景为背景,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宁静和平淡,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把酒对月歌》是明代著名文人唐寅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
在这个时期,唐寅虽然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他曾参加乡试,因被人诬陷作弊而失去了考试资格,这使得他的仕途之路受阻。此后,他过上了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和艺术创作中。
在唐寅所处的时代,明朝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科举制度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许多有才之士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寻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新途径,如投身文学、艺术等领域。
唐寅作为一代才子,其人生经历和所处时代的背景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在这首《把酒对月歌》中,他以酒为媒介,表达了对月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其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歌也成为明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