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赴乡举
我方治地种秋芳,君亦濡毫拟擅场。
待得君归醉重九,捷旗如我菊花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在治理的土地上种植秋天的花卉,您也在挥洒笔墨展示自己的才华。等到您归来的重阳节时,菊花金黄如同我们胜利的旗帜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方":正在。
2. "治地":耕种土地。
3. "种秋芳":种植秋天的花卉。这里的"芳"指的是各种花卉。
4. "君亦濡毫":你也准备好毛笔。这里"濡毫"是准备写字的意思。
5. "拟擅场":计划在这一次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6. "待得君归醉重九":等到你回来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里的"重九"指的就是重阳节。
7. "捷旗如我菊花黄":希望你这次考试能像我的菊花一样取得好成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期待的诗。诗歌标题中的“送友人赴乡举”是指诗人在送别友人去参加考试的场景。
首句“我方治地种秋芳”通过描绘秋天的田野景象,传达了诗人勤奋耕作、期待丰收的意象,寓意诗人自己正在努力积累知识,以便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里“秋芳”指代秋天的农作物,以秋天成熟的庄稼比喻自己的学问成果,富有象征意义。
次句“君亦濡毫拟擅场”描述了诗人友人也同样准备充分,跃跃欲试的状态。“濡毫”意为握笔书写,意味着朋友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走上考场展示才华。“拟擅场”意味着朋友有自信,想要在考场上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这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默契,他们都期待着对方的成功。
最后两句“待得君归醉重九,捷旗如我菊花黄”是诗人对友人考完试后团聚的期盼。“醉重九”意指重阳佳节时,诗人与友人共同庆祝,共享美酒。“捷旗如我菊花黄”则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取得好成绩,如同重阳节时节的菊花一般,金黄灿烂。这里菊花被赋予了吉祥和成功的含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赴乡举》是南宋文学家、诗人陈郁于1189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方的南宋政权逐渐稳定,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郁正处于他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与当时的文坛名士交好。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曾受到排挤和打击。这种人生的起起落落,使他对于友人的离别有了更深的感慨。
在此时的时代背景下,科举考试成为了文人追求功名的重要途径。陈郁的友人即将参加乡试,以求取得举人资格,进而进入更高的学术殿堂。陈郁深知科举考试的艰辛,以及它对于文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