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山中萱草三赤长,山中高人万事忘。
欲借忘忧汝辈力,世间儿女徒颠狂。
汝亦忘忧非世忧,临风恐汝亦分将。
愿尔忘忧忘终始,莫教老大空悲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萱草生长得正茂盛,而隐居高人也早已忘记世俗之事。
想要借助你的力量来忘却烦恼,可是世间的人们仍在疯狂痴狂。
你不像世人那样烦恼忧虑,但临风时也会有所担忧吧。
愿你能够始终如一地忘却烦恼,别让岁月蹉跎只剩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晁说之:字以道,号景迂生,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著名学者,苏轼的学生,精于诗词创作。
2. 萱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谖草”,古人以其花象征母亲,俗称“母亲花”。
3. 三赤长:形容山中萱草生长得很高。
4. 高人:指隐居山林的贤人。
5. 忘忧:消除忧虑。这里是指萱草具有消除忧虑的功能。
6. 汝辈:你们这些。
7. 世间儿女:指尘世中的普通人。
8. 颠狂:疯狂,失去理智。这里指为世俗名利所困扰而迷失自己。
9. 非世忧:不是尘世的忧虑。
10. 临风:面对风吹拂。
11. 分将:分担。
12. 愿尔:希望你能。
13. 终始:从头到尾,始终。
14. 莫教:不要让。
15. 老大:年纪大的人。
16. 空悲凉:白白地悲伤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萱草的哲理诗。诗人以山中萱草和山中之人为切入点,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人的关爱之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山中萱草的长势以及山中之人的状态,暗示了山中之人拥有超脱世俗的烦恼,忘却世事纷扰的生活态度。紧接着,诗人呼吁借助萱草的力量来驱除人们的烦恼和忧愁,希望世人能够摆脱浮躁的心态。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则表达了他担心萱草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忧愁,进而提醒人们要保持豁达的心境,不要等到老了才悔恨当初没有好好把握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萱草》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17年,正值南宋初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困苦。然而,这并未阻止诗人晁说之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萱草》时,晁说之已年逾古稀,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担任朝廷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当时,宋朝正处于靖康之乱后的时期,国家局势紧张,民生疾苦。尽管如此,晁说之仍然能够在自然中发现美,以萱草为题,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他的笔下,萱草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母亲和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