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宣风寺壁间韵

标题包含
和宣风寺壁间韵
客梦到何许,南山桃李园。 未能忘蜡屐,何意谒金门。 愿举汉三杰,尽戡周陆浑。 虎皮包剑㦸,农务看村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何许:何处,指宣风寺壁间的地方。 2.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脉。 3. 桃李园:种植桃树和李树的园林,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宣风寺壁间的所见所闻。 4. 蜡屐:指古人穿的涂蜡的木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行路时的心情。 5. 金门:宫殿的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宣风寺见到的皇家建筑。 6. 汉三杰:指西汉的张良、韩信、萧何三人,他们都是开国功臣,这里可能是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7. 周陆浑:指春秋时期的陆浑戎,这里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周朝的将领一样平定战乱。 8. 虎皮包剑戟:形容武器的威猛,这里可能是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勇敢战斗的决心。 9. 农务:农业生产,这里可能是诗人关注民生,关心农民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宣风寺壁间韵》中,作者胡寅以南山桃李园为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先,“客梦到何许,南山桃李园”两句描绘了作者的梦境,他在梦中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南山桃李园,那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未能忘蜡屐,何意谒金门”则表达了作者无法忘记那段美好的时光,但又无奈地意识到时光已逝,自己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无忧无虑地在桃李园中游荡。 然后,“愿举汉三杰,尽戡周陆浑”两句,作者以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和周陆浑的故事为例,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愿望。最后,“虎皮包剑戟,农务看村村”则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准备投身于战斗,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他也关心民生,关注农村的农业生产,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全面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宣风寺壁间韵》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0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宋室偏安江南一隅。诗人胡寅因战乱而流寓江南,目睹了人民遭受战乱的痛苦,深感忧虑。 胡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他通过对宣风寺的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同时,他也流露出对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南宋朝廷偏安江左的不满和痛心。 在诗歌创作期间,胡寅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被贬谪到江南一带。尽管如此,他仍然关注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总之,《和宣风寺壁间韵》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金兵南侵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胡寅个人在生活、政治方面的遭遇。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