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道中
路僻闲行远,溪将罨画通。
飞泉高泻月,细柳乱摇风。
畎亩孤城外,山川暮霭中。
旷然忘所在,心与白云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偏远的小路上漫步越走越远,溪流如一幅水墨画一般延伸至远方。瀑布高挂在空中,月光洒在上面如同飞泻而下;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与风儿嬉戏。田埂和房屋坐落在山城的边缘,远处的山川之间弥漫着黄昏时的雾气。在这宽广无边的环境中,我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方,心灵也变得像天空中的白云一样轻盈自在。
去完善
释义
路僻闲行远:
僻:偏远的地方。闲行:悠然漫步。
溪将罨画通:
溪:小溪。将:连接。罨画:意指以彩色染成的画作,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飞泉高泻月:
飞泉:瀑布。高泻:高空倾泻而下。
细柳乱摇风:
细柳:幼嫩的柳树。乱摇风:随风摇曳。
畎亩孤城外:
畎亩:田地。孤城:单独的城池。
山川暮霭中:
山川:山和水。暮霭:黄昏时的雾气。
旷然忘所在:
旷然:豁然开朗的感觉。所在:身处的地方。
心与白云空:
心:心情。白云:天上的云朵。空:虚无,无所牵挂。
去完善
赏析
《栖霞道中》是宋代诗人释绍嵩的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欣赏着美丽的田园景色和飞泉细柳。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悠然的心境,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世事的超脱态度。
首联“路僻闲行远,溪将罨画通”,描述了诗人行走在偏僻的山路上,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小溪潺潺,如同罨画般的美景映入眼帘。诗人以轻松的心态欣赏沿途的风景,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喜爱。
颔联“飞泉高泻月,细柳乱摇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优美景观。飞泉从高处倾泻而下,月光洒在泉水上,如同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细柳在风中摇曳,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这一联通过对景物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颈联“畎亩孤城外,山川暮霭中”,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看到了农田、孤城以及山川之间的暮霭。这些景象让诗人想起了家乡的田园生活,也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旷然忘所在,心与白云空”,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诗人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心灵与自然相互交融,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栖霞道中》是南宋诗人释绍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栖霞山为背景,描绘了沿途的风光景色,表达了个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作为诗人,释绍嵩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影响。他在栖霞道中的所见所闻,使得他感慨万端。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当时,栖霞山不仅是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也是僧侣们修行的场所。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他在栖霞山修行时,写下了这首描绘沿途风光的诗歌。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绍嵩也许正在赶往栖霞山的途中,沿途的风景引起了他的沉思。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许是因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人生的艰难和无奈。
总的来说,《栖霞道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作者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