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雨骤 其二
连宵风雨太飘飖,颇讶龙吟意气豪。
三座危桥过不易,一溪湍水涨能高。
栖迟王事嗟何及,咫尺威颜敢告劳。
袖取丰年天上去,洗泥准拟醉香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连夜的风风雨雨太狂暴了,令人惊讶的是那宛如龙的吟声般充满豪情壮志的气概。
要度过这三座危险的高架桥并不容易,而一溪的急流因为水涨而更高了。
公务繁忙令我感到沮丧和担忧,但即使距离天子很近,我也不敢说辛苦。
我要把酒倒进天地的袖子中祈求丰收,洗净尘土,准备痛饮美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连宵风雨”:意思是接连几个夜晚都在下雨刮风。
2. “太飘飖”:形容风雨很大,飘摇不定。
3. “讶”:感到惊讶。
4. “龙吟”:形容风雨声如龙在吟啸。
5. “意气豪”:指豪迈的气概。
6. “三座危桥”:指作者要路过的三座险峻的桥。
7. “过不易”:表示通过这三座危桥并不容易。
8. “一溪湍水”:指的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溪。
9. “涨能高”:形容溪水因雨水而水位上涨。
10. “栖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表示无法停留或前进。
11. “王事”:指公家的事务。
12. “嗟何及”: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感叹公务繁忙,难以顾及。
13. “咫尺威颜”:指距离天子之威只有咫尺之遥。
14. “告劳”:指诉说辛劳之事。
15. “袖取丰年天上去”:暗含诗人希望能有个丰收的年景。
16. “洗泥”:指清理路上的污泥。
17. “准拟”:准备的意思。
18. “醉香醪”:喝醉了醇厚的美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连日的风雨带来的山水景象和诗人面对困境的心情。首句“连宵风雨太飘飖”,写连续几天的风雨飘摇不定,凸显出大自然的威力。次句“颇讶龙吟意气豪”则以“龙吟”来形容风雨的声势浩大,表达了诗人的惊讶之情。接下来的两句“三座危桥过不易,一溪湍水涨能高”进一步展现了风雨的影响:连日的雨水使溪流的水位上涨,原本的三座桥梁变得危险难行。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隐喻,暗示自己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第四句“栖迟王事嗟何及”,以“栖迟”(闲暇、无所事事)和王事(公务)相对照,流露出诗人担忧公务的责任和自己的力不从心。而“咫尺威颜敢告劳”则暗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之中,但仍勇于承担责任,并不畏艰难困苦。
诗的最后两句“袖取丰年天上去,洗泥准拟醉香醪”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袖取丰年天上去”意味着诗人期待能够取得丰收的好年景,其中的“袖取”一词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暗含诗人对丰收的强烈渴望。最后一句“洗泥准拟醉香醪”则为诗人勾勒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场景:在一切困难过后,他可以痛快地喝上一杯酒,洗净过去的疲劳与忧虑,带着满足的笑容迎接未来的美好生活。整首诗以风雨开篇,最终以美好生活的展望收尾,充分展示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山雨骤 其二》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虞俦经历了由地方官员被调任中央政府秘书少监的变动。
在这段时间里,时代背景复杂。由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被迫迁都临安(今杭州)。宋高宗赵构继位后,虽有志收复失地,但朝政腐败,权臣秦桧专权,北伐受阻。与此同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在此背景下,南宋文人忧国忧民,抒发家国情怀,虞俦也不例外。
下马山雨骤,游人愁不支。江行正风顺,雁到恰其时。涧草犹含润,岩花亦展眉。晚来无一事,乘月听吹篪。
诗人以“山雨骤”为题,表达了南宋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南方山水之美,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这首诗反映了虞俦作为南宋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