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韦秀才

标题包含
寄韦秀才
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空馆相思夜,孤灯照雨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信息: 1. 籍贯与家世:李群玉是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 2. 早年经历:李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荆台的兰花岸边,孤独的游客们相互倾诉着情意。在这空寂的客栈中,夜晚的相思之情愈发强烈。窗外的孤灯在雨中闪烁,仿佛映照着心中的无奈与期盼。
去完善
释义
寄:传递。这里是寄予的意思,表示诗人在用诗歌向韦秀才传达情感。 荆台:指战国时楚国的首都荆州。这里代指唐朝江陵府(今湖北荆州)。 兰渚: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兰渚就是指种满兰花的洲渚。这里用来描绘荆州一带的风景。 客:旅居在外的人,诗人自己。 寥落:形容荒凉、冷落。这里用来描述诗人与韦秀才的境况。 共:共同。 含情:表达或蕴藏着情感。这里主要指对韦秀才的思念之情。 空馆:指无人居住的官邸。这里可能是诗人的住所,也可能是韦秀才的住处。 相思:互相思念。这里主要是诗人对韦秀才的思念。 孤灯:独自点亮的灯。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独自在室内的情景。 照:照射。 雨声:下雨的声音。这里用来描绘诗人所处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寄韦秀才》是一首描绘文人雅士之间深厚友情的五言诗。首联“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中,诗人以荆台和兰渚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展示了两位朋友曾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这里的“寥落”一词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透露出离别的伤感。 颔联“空馆相思夜,孤灯照雨声”则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场景。在寂静的夜晚,诗人对着孤灯聆听窗外的雨声,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友人。这一联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宁静的氛围,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韦秀才》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群玉正身处家乡湖南澧阳,远离京城长安。这段时期他未及第,功名未成,因此对友人韦秀才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逐渐成熟,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科举,希望能够进入官场实现抱负。然而,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许多人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李群玉就是其中一员,他在长安多次参加科举,始终未能及第。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群玉在《寄韦秀才》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功名的渴望。他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与韦秀才共度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因科举失利而倍感失落的情感。这首诗既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