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标题包含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遶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 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中提到的"下文同"并非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故乡的家门口有一片竹林环绕着东边的溪流生长,一片竹子在水分和沙地的共同滋养下长出了一万枝翠绿的枝叶。 我在官场上忙碌奔波,无法抽身回到故乡,这竹子应该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还迟迟不归吧。
去完善
释义
故园:家乡;这里指诗人自己的故乡。 修竹:修长挺拔的竹子。 遶东溪:围绕在东边的溪流边。 占水侵沙:占据了水面,延伸到沙滩上。 我走宦途:意指诗人远离故乡在外做官。 休未得:没有得到休息。 此君:指竹子,这里赋予竹子以人的情感。 应是:表示猜测或推断。 怪归迟:责怪回来的太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一首怀旧诗篇。诗人通过对故园东溪边修竹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离乡为官、无法回归故乡的感慨。诗人用"绕"字来形容修竹环绕东溪的景象,展现了竹子的茂密和繁盛。接着,他通过"占水侵沙一万枝"的形象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竹子数量之多、生命力之旺盛。这样的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宦途生涯,产生了共鸣。他认为,自己离家为官,未能如愿以偿地休息,可能连那丛修竹都会责怪自己为什么归期迟迟。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奈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文同所作,创作于公元1049年。此时的文同任蜀州通判,负责监察地方政务。在他的晚年生活中,多次赴任地方官员,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北宋时期,儒家文化盛行,文人墨客喜好以书画、诗歌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文同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也是苏轼的好友,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这首诗便是他在离家多年后,忽忆起故园的修竹景色而创作的。 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江南地区,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文同在年轻时曾游历江南,对江南的风光和民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故园的修竹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