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曲
十里西江日日佳,回汀曲渚艳春华。
秋来等得明如练,未必蒲花似柳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里的西江每天都很美好,蜿蜒的水道和美丽的花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秋天来临时,河面变得如同一条明亮的丝带,但蒲草的花并没有柳树的花朵那么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春江曲》:宋释居简诗作。释居简,字敬叟,号北涧,福建晋江人。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著名诗僧。
1. 十里西江:指从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到诸暨的一段江面。西江,古代对长江上游至江西九江段的称谓,此处借用为钱塘江上游一段。
2. 日日佳:天天都美好宜人。
3. 回汀:曲折的水岸;汀,水边平地。
4. 曲渚:曲曲折折的水中小洲。
5. 艳春华:意谓春花烂漫,艳丽无比。
6. 秋来等得明如练:秋天的江面清澈明亮如同白色绸带。等得,等到;练,白色的丝绸或熟绢。
7. 未必蒲花似柳花:并非蒲草的花就一定能像柳絮那样漫天飘散。蒲花,蒲草的花,通常呈白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在不同季节中的美景。首句“十里西江日日佳”,以“西江”泛指江河,表达出诗人对于江水的浓厚情感。接着的“回汀曲渚艳春华”则用“回汀”“曲渚”这种富有动态性的词语勾勒出动人的江景画面。同时,“艳春华”又寓含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秋日景色:“秋来等得明如练,未必蒲花似柳花。”这两句意味着秋天的江水犹如白色的丝绸般明亮,这美丽的景象并非只有蒲花和柳花可比拟。它是在向读者展现秋水之美丽,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景物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对景色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通过巧妙的笔触,作者引领我们领略到江水在不同季节下的美态,并寄予对生活、自然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江曲》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春天的江畔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偏安江南一隅,国土分裂,战乱频仍。
释居简,原名张偁,字简之,号北山,南宋诗人、书法家。他在这一时期担任了温州雁荡山能仁寺的住持,以诗书画三绝名闻江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江畔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渴望和平与安定。释居简作为一位高僧,他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