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侯旧作题红扇子永嘉陈原父得之
未将心事付题红,已有灵犀一点通。
采笔春归横槊后,高情都属小元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还没有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题诗上,已经有了心灵相通的感觉。在春天来临之际拿起笔来创作,高尚的情操都属于年轻有为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曹侯:指的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2. 题红扇子:这里指的是用红色颜料在扇子上题诗作画。
3. 永嘉:即今天的浙江省温州市,位于瓯江下游南岸,东临东海,西靠雁荡山。
4. 陈原父: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5. 采笔:指文人的才思或文笔。
6. 横槊:指持矛骑马,形容英勇出征的形象。
7. 高情:高尚的情操。
8. 小元龙: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元龙是杜甫的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释居简与友人永嘉陈原父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未将心事付题红”一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题红”一词源自唐代朱庆馀的《题红叶》一诗,寓意将自己的心事寄托在诗词之中。此处表达了作者与陈原父之间的深深了解,即使没有通过诗词传达彼此的心意,也能心领神会。
其次,“已有灵犀一点通”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共鸣。“灵犀”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其角间有白纹相通,象征着人们心灵深处的默契。这一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超越了言语表达,达到了心灵深处的沟通。
接着,“采笔春归横槊后”以形象的手法描绘了作者与陈原父的才情。“采笔”代表文采飞扬的文笔,“春归”暗含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之意,“横槊”则象征着豪放不羁的气度。此句展示了他们才情出众的风采,以及共同分享豪情壮志的愉悦时光。
最后,“高情都属小元龙”是对陈原父的赞美和敬仰。“小元龙”指汉代著名文人陈琳,他博学多才,性格豪放。作者将陈原父比作陈琳,表明他对陈原父高尚品质和才华的极高赞誉。整首诗从多个角度描绘出作者与陈原父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感受到真挚友情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曹侯旧作题红扇子永嘉陈原父得之》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作。释居简(1164年-1246年),本名不详,号北涧,南宋高僧、诗僧,晚年因居住庐山北涧而自号北涧居土。他是宋代诗坛重要人物,继承和发扬了唐宋诗词的精髓,以其精深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特点和个性色彩的优秀诗篇。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185年至1246年之间。这个时期,国家正处于金朝入侵、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人民生活困苦。与此同时,禅宗思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推动了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释居简作为一个出家人,不仅关心国家命运,同时也关注民间疾苦,因此他的诗歌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阶段,释居简经历了人生起伏。他曾云游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永嘉的陈原父等。他们在一起探讨佛学、文学,交流思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个过程中,释居简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
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以“曹侯旧作”为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所谓“题红扇子”,是指用红色颜料在扇子上题诗,这种形式在当时非常流行。而“永嘉陈原父得之”,则说明这首诗是在与陈原父的交往中产生的,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