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陆韩二佳友登科 其二
江上得书才半月,漕闱旋与计偕初。
荐闻得第喜何似,纵不嗣音曾弗疎。
别院苦难应有助,大庭贾勇可无余。
首呼名氏须相报,雁若慵来亟遣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个月前在江边得到书信,紧接着就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了。
听到被推荐并获得了功名,喜悦之情无法言表,即使没有继续联系也不觉得疏远。
在别的院落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帮助,在大庭广众之下要有勇气,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
首先需要告知名字和身份,如果大雁懒散不肯传信,那么就用鱼儿代替它。
去完善
释义
1. 四明:这里指浙江四明山,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个山脉。
2. 陆韩二佳友:这里的“陆韩”指的是唐朝诗人陆龟蒙和韩愈,他们被赞誉为两位优秀的朋友。
3. 登科:这里是指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即考取了功名。
4. 漕闱:古代科举考场之一。
5. 荐闻得第:这里指推荐的人或物被选拔出来。
6. 嗣音:继续流传的意思。
7. 别院:这里指远离繁华的院落或寺庙。
8. 大庭:指公共场所。
9. 贾勇:使勇气,勇敢地去做某事。
10. 无余:指没有多余的力量或能力去做某事。
11. 首呼名氏:这里是说要首先知道对方是谁。
12. 相报:互相告知。
13. 雁若慵来:这里的“雁若”是比喻书信使者,“慵来”则是懒洋洋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写给他的两位好友陆韩的。诗中表达了他得知他们科举成功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关心。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如“江上得书”、“漕闱旋与计偕初”等,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收到好消息时的情景。而“雁若慵来亟遣鱼”则暗示了即使书信传递不便,也要及时互通信息。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成就的由衷祝贺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明陆韩二佳友登科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此时正是南宋王朝中期,政治相对稳定,但边疆战事不断。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与好友陆、韩共同游学,曾同游金华、龙丘等地。后来,陆、韩二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功名。释居简为他们的成功感到欣慰和骄傲,于是创作了这首诗篇,以表达对朋友的祝贺和勉励。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文人学子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为国家贡献力量。释居简虽然身为僧人,但他对文学和哲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与友人一起探讨学问,互相砥砺。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对学问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