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长安兴废地
忆昔开元全盛日,汉苑隋宫已黍离。
覆辙由来皆在说,今人还起古人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念过去繁荣昌盛的年代,那时的汉代宫殿和隋朝行宫已经荒废成了农田。一直到现在,人们还在重复着古人的故事,传承着他们的悲伤。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咏长安兴废地》:题目表明这是描写长安城由兴盛到衰败景象的一首诗。
2. 张舜民: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有《画墁集》传世。
3.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其间为唐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 全盛日:指唐朝国力最强大的时期。
5. 汉苑隋宫:汉代皇家园林和隋代皇宫的遗址。此处借指长安城内的皇家建筑。
6.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描述周朝都城附近宫殿荒颓的景象,后来用“黍离”象征王朝衰亡。
7. 覆辙:指历史上多次重复发生的类似悲剧。
8. 由来:自古以来。
9. 在说:大家谈论的话题。
10. 今人还起古人悲:现代的人仍能体会到古人在同样的地方所感受到的悲哀。
去完善
赏析
《咏长安兴废地》张舜民
这首古诗描绘了长安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却变成了长满庄稼的田野。诗人借古讽今,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长安兴废地》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是诗人张舜民对古都长安的历史兴衰进行深刻反思的作品。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使得张舜民有机会关注历史、思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在这个时期,张舜民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兴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也领悟到了人生的不易。
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使得张舜民有机会关注历史、思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咏长安兴废地》为题,通过对古都长安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