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怀春

标题包含
怀春
青春已辞淮水湄,底物遗我堪解颐。 风味不除惟白堕,典刑犹在有黄鹂。 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 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青春已经离我远去,有什么事物可以让我开心呢? 唯一让人怀念的还是那淡雅的风味和醉人的美酒,就像美好的歌声依然回响在耳边。 我觉得安静的坐着参禅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而年轻人则对诗词歌赋的艺术性争论不已。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未曾关心过生活的琐事,因此半生都在被人嘲笑我对文学的热爱。
去完善
释义
淮水:淮河,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 湄:河岸两边的草地。 底物:指留下的事物。 遗:遗留。 堪:能够。 解颐:形容笑得很开心。 风味:风度和气派。 白堕:指美酒。 典刑:典章制度。 有:存在。 禅坐: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静坐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儿辈:儿子辈的人。 争论:讨论。 句法:诗词的韵律和结构。 问炊米:询问做饭的事情。 北湖:泛指湖泊。
去完善
赏析
《怀春》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来临时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丰富多彩的景象。首联“青春已辞淮水湄,底物遗我堪解颐”中,作者用春天的离去来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在面对春天美景时的喜悦心情。颔联“风味不除惟白堕,典刑犹在有黄鹂”则是通过描绘白堕和黄鹂的情景,进一步展示春天的美好。颈联“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春天的感悟,以及年轻一代对于诗词的热爱与追求。尾联“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则是诗人在感慨自己的一生经历,虽然饱受诟病,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整首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春》是南宋诗人吴则礼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国侵略中原,致使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身为文人的吴则礼,虽拥有满腔的报国之志,却由于政治腐败和战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