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驸马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梧树的树荫有百尺宽,绘画般的楼阁并列着;萧声响起,翠绿的云彩渐渐低落。在平阳这块地方,人们不会吝惜金钱,金色的马道成了细雨中的花骢践踏的泥土。
去完善
释义
1. 百尺:形容楼房高大,此处指崔驸马的宅邸高耸壮观。
2. 梧桐:树木名,此处描绘为崔驸马府第的景色。
3. 画阁:指彩绘装饰的楼阁,描绘出崔驸马住宅的华丽景象。
4. 箫声:用萧吹奏出的音乐声音,这里借指音乐。
5. 翠云:青翠的云彩,这里用来比喻箫声悠扬,如云飘荡。
6. 平阳:古邑名,此处借指公主或郡主;也可理解为古代帝王游幸之地,表示高贵地位。
7. 不惜:不吝惜,舍得。
8. 黄金埒:借指豪华马车。
9. 细雨:指微小的雨滴,天气状况。
10. 花骢:毛色斑斓的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一首描绘贵族生活的诗篇,题目中的“崔驸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驸马崔昕。诗中通过对百尺高的梧桐、华丽的画阁、悠扬的箫声和低垂的翠云的描绘,展现了崔驸马家的豪华气派。同时,以“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两句,揭示了富贵人家的任性妄为,即便是细雨纷纷的春日,也依然骑着骏马在金色的车道上驰骋,将道路踩得泥泞不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崔驸马》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流传于公元765年左右。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友人崔驸马的赞赏和祝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淡泊名利、高洁品格的追求。
在公元765年左右的历史时期,正值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逐渐变得浮躁,士人们纷纷追求功名,寻求升官发财之路。然而,杨巨源却是一个例外。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始终保持着恬淡的心态,追求人生的真实价值。
在这个时期,杨巨源的人生际遇颇具戏剧性。他曾入仕为官,担任过监察御史、员外郎等职,但由于不愿同流合污,最终选择辞官归隐。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和行为,与当时的社会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声誉。
在杨巨源所处的时代,唐朝的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诗歌,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巨源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总的来说,《赠崔驸马》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晚年的社会动荡时期,杨巨源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艺术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