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蒋庄四首 其四
寒来惟喜睡,忽忽又朝暾。
地迥霜逾白,庭空鹊自喧。
甑头烟半吐,盏面酒微温。
莫问乌银价,晴簷好负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季节里我最喜欢睡觉,不知不觉又到了早晨的阳光。
寒冷的空气让地面的霜更加洁白,而空旷的庭院中喜鹊在自由地喧闹。
灶台上正冒出淡淡的炊烟,茶杯里的酒还略带着温热。
不要问我银子的价格如何,晴朗的屋檐下正好可以晒太阳取暖。
去完善
释义
1. "朝暾":指清晨的阳光。
2. "地迥":指地方遥远。
3. "甑头":一种蒸饭的瓦器,这里指烧火煮饭的意思。
4. "乌银":古代的一种金属币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寒来”、“地迥霜逾白”等词汇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冬日寒冷的氛围。而“惟喜睡”、“忽忽又朝暾”则表现出了诗人闲适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诗人以“庭空鹊自喧”这一画面传递出乡村宁静的氛围,而“甑头烟半吐”和“盏面酒微温”两句,通过描述炊烟的升腾和酒的温热,进一步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祥和。
最后,诗人以“莫问乌银价,晴簷好负暄”结尾,表现出他超脱世俗纷扰,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南蒋庄四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李长民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歌描绘了南宋时期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情景,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当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对田园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农村生活和农民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村风貌的诗篇。
其次,我们来看李长民的人生际遇。李长民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曾担任过官职,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李长民选择了归隐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关怀。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逐渐繁荣起来。农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创作了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