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令赴江陵
平生所闻赵景明,太阿出匣百壬死。不令赤手□□□,亦合麻鞋见天子。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妻儿称屈大夫笑,闭阁正用苏麻顽。边头有兵人要籍,边头有莱人要辟。名佳实恶君勿信,塞下吏民须荡佚。检民如苇身如弦,有时白眼对世贤。正尔忽忆诸梁篇,稍事细谨无流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所熟知的赵景明,剑法高超威震四方。不用赤手空拳去争斗,也能穿着草鞋拜见天子。岁月蹉跎,白发苍苍,在漫长的岁月里四处游历。家人们呼喊着我为屈大夫,我关上房门与苏麻为伴。边疆有士兵需要编籍,边疆的农民需要开垦。名声虽好但实力堪忧,塞下的官员和百姓需要振作。检阅百姓如同芦苇,自身却坚如琴弦。有时会露出冷漠的神情面对世间的英豪。就在此时忽然忆起了诸梁诗篇,稍微仔细地品味一下其中的韵味并无流连忘返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平生所闻赵景明":"赵景明"即题目中的"赵令",此处的意思是诗人听说过的赵景明,表达了对他的尊重和赞誉。
2. "太阿出匣百壬死":"太阿"是古代宝剑的名称,此处用来比喻赵景明的才华横溢。"出匣"表示宝剑出鞘,"百壬死"形容赵景明的才华使许多人为之倾倒。
3. "不令赤手□□□":这句诗的含义不太明确,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文献资料来解读。从字面上看,可能是说赵景明不必完全依赖自己的才华。
4. "亦合麻鞋见天子":"麻鞋"是指用麻制成的鞋子,这里用来形容赵景明的朴素形象。"见天子"指见到皇帝,这里表达了赵景明的忠诚和担当。
5. "霜风猎猎鬓毛斑":描述了秋天的寒冷景象,"鬓毛斑"表示头发已经变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6. "万里水县菰蒲间":"水县"是长江沿岸的一个地区,"菰蒲"是生长在湿地的一种植物。这句话描绘了赵景明将要赴任的地方的自然景色。
7. "妻儿称屈大夫笑":"屈大夫"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这里以屈原自喻,表达诗人对赵景明的理解和支持。"笑"表示乐观的态度。
8. "闭阁正用苏麻顽":"闭阁"是指闭门不出,"苏麻"是一种植物的名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闭门研究的态度。"顽"表示坚持,整句话表达了诗人专心研究的精神。
9. "边头有兵人要籍":"边头"是指边境地区,"兵人"是指士兵。"要籍"是指重要的书籍。这句话的意思是边境地区的士兵需要阅读重要的书籍。
10. "边头有莱人要辟":"莱人"是指来自莱州的士兵,"要辟"是指要开辟新的土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边境地区的士兵需要开辟新的土地。
11. "名佳实恶君勿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名声虽好但实际情况却不好,希望君王不要相信。
12. "塞下吏民须荡佚":"塞下"是指边境地区,"吏民"是指官员和普通百姓。"荡佚"是指放纵的行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边境地区的官员和百姓需要有一定的放纵行为。
13. "检民如苇身如弦":"检民"是指检查百姓的言行,"如苇"是指百姓脆弱的状态,"身如弦"是指官员的身体像弓弦一样紧绷。这句话的意思是官员在检查百姓时需要关心他们的处境,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14. "有时白眼对世贤":"白眼"是指看不起别人的态度,"世贤"是指世间的贤达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有时候会看不起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15. "正尔忽忆诸梁篇":"正尔"是指正在这样做的时候,"诸梁篇"是指古代的一首诗歌。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正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首诗歌。
16. "稍事细谨无流连":"稍事"是指稍微做一些事情,"细谨"是指细致谨慎的态度,"无流连"是指不要过于留恋。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劝诫赵景明在做事时要保持细致谨慎的态度,但不要过于留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项安世写给赵令的一首送别诗。首先,“平生所闻赵景明”表达了诗人对赵令的敬仰之情,认为他就像一把宝剑,出鞘时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不令赤手……”和“亦合麻鞋见天子”分别描述了赵令的两个特点:一是他有才干,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二是他具有担当精神,能上朝拜见皇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赵令即将奔赴的战场环境——“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以及他的家庭、朋友—— “妻儿称屈大夫笑,闭阁正用苏麻顽”,这些都是为烘托赵令的形象所作的背景铺垫。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局势的看法,以及对赵令的期望:“名佳实恶君勿信,塞下吏民须荡佚。检民如苇身如弦,有时白眼对世贤。” 这意味着,虽然战争的表面形势可能看起来很好,但实际却隐藏着许多恶果,希望赵令能分辨清楚,采取合适的行动。同时,他也要关注百姓的生活,对待世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最后,“正尔忽忆诸梁篇,稍事细谨无流连。” 是说赵令应该像陶朱公一样,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要果断坚决,不沉溺于琐事。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赵令才干的赞扬、对其品格的期许,以及对他即将奔赴的战场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到的观察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赵令赴江陵》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送别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在送别挚友赵令之际,诗人以激昂的笔触描绘了出征沙场的壮志豪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的侵略之下,国家战事不断。面对外患,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防御措施,征兵制度得到加强。此时,赵令作为一县之长,即将奔赴江陵担任军事要职。
诗人项安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关注国家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在这一时期,诗人一方面关注国家的安危,另一方面也担忧挚友的安危。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挚友英勇出征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战友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