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篱落间见凌霄偶书

标题包含
篱落间见凌霄偶书
凌霄何自名,缘木与俱生。 底事因蓬附,故为亦蔓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凌霄花为何得此名,它沿树生长而共生。 为什么是因为草絮的依附,所以它也蔓延成藤蔓。
去完善
释义
1. 凌霄:一种藤本植物,其花可供观赏或药用。 2. 缘木:沿着树干生长。 3. 底事:为什么。 4. 蓬附:指依附在草木上的植物。
去完善
赏析
《篱落间见凌霄偶书》是一首描绘凌霄花的诗作。诗人赵蕃通过对凌霄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哲理。 首先,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开篇,提出“凌霄何自名”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凌霄花沿着树木生长,揭示出凌霄花与树木之间的紧密关系。这里的“缘木与俱生”形象地描述了凌霄花依附于树木生长的特性。 紧接着,诗人从凌霄花的生长特点出发,进一步探讨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他以“底事因蓬附,故为亦蔓荣”来形容凌霄花的生长过程。这两句诗意味着凌霄花通过攀附其他植物而生长繁茂,从而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智慧。 整首诗借凌霄花的形象,传达了自然界万物共生、相互依存的道理。诗人通过对凌霄花的描述,揭示了个体与社会的密切关联,以及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发展所具备的智慧。这首诗寓理于景,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篱落间见凌霄偶书》是宋朝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左右,即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赵蕃作为南宋的一名官员和学者,身处战乱纷争的社会背景下。当时北方的金国屡次南侵,导致中原地区民不聊生,家国山河破碎。在这种背景下,赵蕃一方面对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也对民间的疾苦充满同情。 在诗中,赵蕃以凌霄花为象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凌霄花是一种攀援植物,通过依附他物向上生长,象征着奋发向上的精神。然而,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显得格外无奈。因为国家正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危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个人的努力难以改变大局。因此,赵蕃在诗中对凌霄花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国家命运的一种隐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