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云上人请赞
山头云,天上月。
云月有殊,光影无别。
此是吾端的,不许见,不许闻。
大唐国有人,必能辨,必能别。
不妨卷去挂向大溪头,教他几个横论竖论东说西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头上云雾缭绕,天上有明月照耀。云和月的形态虽然不同,但在光与影的作用下并无区别。这就是我的观点,不允许被看见,也不允许被听到。唐朝时的人们,一定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将这些想法传给他们,让他们去议论、去争论、去探索。
去完善
释义
1. "日本云上人":日本僧人,这里的"云上人"可能是他的法号或尊称。日本指代这位僧人的国籍。
2. "释妙伦":作者名字,为唐代僧人,创作了多首禅诗。
3. "山头云,天上月":山头的云朵,天空的月亮,以此比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存在状态。
4. "云月有殊,光影无别":不同状态的云和月存在差异,但它们都能投射出光辉,这个比喻强调尽管事物的表象和形态各不相同,但其本质属性相同。
5. "此是吾端的":"端的"是唐宋时期常用词汇,表示确实无疑的事理。这句话意味着这些都是确定无误的事实。
6. "大唐国有人":大唐是中国唐朝时期的称呼,这里的大唐国指的是中国。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中国人一定能辨别清楚。
7. "不妨卷去挂向大溪头":"卷去"意为翻过去、看别的,"挂向"表示悬挂在某处。"大溪头"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这里是让这幅字画被挂在大溪头的地方展示。整句话意思是让他们看到这幅作品后在那里展开讨论。
8. "横论竖论东说西说":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议论。
去完善
赏析
《日本云上人请赞》是一首描绘日本云上人的赞美诗。在这里,山头云和天上月是诗人用来比喻云上人的形象,表达出云上人的超凡脱俗和高洁品质。诗句中“云月有殊,光影无别”则表达了云上人虽然身处不同国度,但他们的智慧和品行却能跨越时空的隔阂,互相辉映。
接下来,诗人用“此是吾端的,不许见,不许闻。大唐国有人,必能辨,必能别。”这两句表现了对云上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唐朝文化对外的影响力。
而最后两句,诗人以挂在大溪头的云月作为比喻,意味着唐代的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日本的云上人的风采和智慧,同时也能领略到两国文化交流的魅力。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中日交流的期许和对云上人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本云上人请赞》是唐代诗僧释妙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唐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兴盛。
释妙伦在此时期的生活阅历颇为丰富。他曾是唐代佛教禅宗五山之一南岳衡山南岳寺的住持,为禅宗第五代传人。他与当时的名士如李白、杜甫等有交情,更与其他禅宗高僧互动频繁。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声望,被唐代宗皇帝敕封为“白云大师”。
该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唐代是一个以儒教为主导思想,佛、道二教并行发展的时期。这使诗人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这首《日本云上人请赞》正是妙伦以禅宗理念为基础,描述了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