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宁院林英预焉
松行尽处是招提,殿阁参差柏树齐。
更与阿戎过浄院,剧谈一座日还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径尽头有座寺庙,宏伟的殿堂和参差的柏树相互映衬。
再陪阿戎去一下洁净的禅院,畅谈人生直至夕阳西下。
去完善
释义
1. 松行尽处是招提:招提,佛教寺庙的别称。在这句诗中,“松行尽处”指代的是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行走路线,而“招提”则是指寺庙。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行走在松树间的路径走到了尽头,便来到了这座寺庙。
2. 殿阁参差柏树齐:参差,意为错落有致。这句诗描绘了寺庙内景,意思是庙宇的大殿和小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周围的柏树长得整齐划一。
3. 更与阿戎过浄院:阿戎,古代对兄弟的称呼,这里是指洪朋的弟弟。浄院,即净院,此处指的是太宁院的僧舍。这句诗句意味着诗人与弟弟一同穿过僧舍。
4. 剧谈一座日还西:剧谈,指热烈地交谈。一座,即所有人。日还西,表示太阳逐渐西沉,时间流逝。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和弟弟热烈地交谈,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们的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之中夕阳已经西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览寺庙的诗词。诗人以松行的尽头作为开篇,勾勒出了寺庙的神秘氛围。紧接着描述了寺庙的殿阁和柏树的整齐有致,表现出了寺庙的庄严和宁静。“更与阿戎过浄院”则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探访寺庙的过程,彰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最后一句通过描写交谈的时间流逝,暗示出诗人在庙中度过了一段愉悦的时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秋天,洪朋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游太宁院林英预焉》。此时的洪朋正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刚从一场科举考试的失利中恢复过来,开始了对山水自然的探索和心灵的沉淀。
在这个阶段,北宋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学术氛围浓厚,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洪朋与其他文人一样,也热爱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他对陶渊明的田园诗非常崇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总是将自然景物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这首诗是洪朋游览太宁院时创作的,当时他的朋友林英也在场。太宁院位于杭州,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寺庙,周围风景秀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在这里,洪朋和林英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交流文学创作的感悟,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