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如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金雀羽的钗子,红润如脂的容颜,在花海之中匆匆相逢。
正合我心意,感激你的关爱,这份深情只有苍天知晓。
香气化作穗子,蜡烛滴成眼泪,犹如你我之间的心意。
山枕上残留的腻粉,锦缎被子下的寒冷,醒来发现夜色已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雀钗:古代妇女的头饰,用金制成的头钗。
2. 红粉面:指女子红润的脸色。
3. 花:指百花盛开的春天。
4. 暂时:短暂的时间。
5. 如我意:合乎我的心意。
6. 感君怜:感到你对我的关爱。
7. 此情须问天:这种情感只能向天询问。
8. 香作穗:指香炉中的香烧成了香灰,像穗子一样。
9. 蜡成泪:蜡烛燃烧时的蜡油滴落,如同眼泪。
10. 山枕腻:山枕,枕头的一种,中间凹下。腻,因枕头上沾染了汗水而变得油腻。
11. 锦衾寒:锦衾,锦绣的被子。寒,寒冷的感觉。
12. 觉来更漏残:醒来时发现夜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富丽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离别时的心情。首句通过金雀钗和红粉面的精致妆扮表现出女子的美丽;接下来的“花里暂时相见”则暗示了相聚时光短暂。接下来的“如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表达了对对方的感激和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下阕中,香烛为感情象征,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则表现出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更漏子·其三》创作于晚唐时期,具体时间虽难以确定,但一般认为是在他晚年宦游江南时所作。这个时期,温庭筠屡试不第,生活困顿,流落江湖,但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因此,他的词作既有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又有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更漏子》中,温庭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夜美景,通过对春光、月影、花枝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热切期盼。然而,这种美好却常常被现实的无常所打破,正如温庭筠自己所经历的坎坷人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内涵。
同时,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温庭筠的词作不仅表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苦难生活和他们对和平幸福的渴望。这也是温庭筠词作的一大特色,即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的精神风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