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
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
国人争媚。
不数桃和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树林中,一片片如玉般的美景远远地映衬着松柏。女神般的女子,头上的发簪轻轻倾斜。她微笑着,展现出超凡的气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饱含着春天的气息。微风轻拂,带来一阵阵淡淡的香气。这种独特的芬芳让国人为之倾倒,甚至超越了桃花和梨花的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点绛唇:词牌名。
2. 姚述尧:南宋词人。
3. 潇洒寒林:形容树林的风光优美。
4. 玉丛:指白色的花朵。
5. 松篁:松树和竹子,这里指代竹林。
6. 凤簪: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这里指代女子。
7. 笑傲东风:在春风中自由欢笑。
8. 一种幽芳:指梅花的一种独特芬芳。
9. 先春意:春天来临的迹象。
10. 香风细:指梅花的香气清淡。
11. 国人:这里指一般的人。
12. 不数桃和李:指梅花比桃花和李花更受人喜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冬季寒林中玉丛般的松竹景象,它们在风中摇曳生姿,犹如凤簪斜倚,透露出一股先春的气息。这种特殊的幽香并不逊色于桃李花,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争相赞美。整首词以生动的画面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冬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宋代词人姚述尧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世纪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然而,在这个看似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社会的贫富差距、政治的腐败等。
姚述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感慨和忧虑。他在词中提到“尘土梦华”,暗示了人们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他也在词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认为只要人们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