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平乐

标题包含
清平乐
呢喃燕语。 共诉春归去。 春去从他留不住。 落尽枝头红雨。 老翁袖手优游。 闲愁不到眉头。 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炎(1909年-2007年),原名王树声,字子龙,号雨田。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王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柔的小燕子呢喃细语。 一同诉说春天的离去。 春天离开了却无法挽留。 让满树的花朵纷纷凋谢如雨。 年老的农夫悠然自得。 无端的忧愁无法浮上眉梢。 等到麦子金黄桑葚变紫的时候,收获的季节只会出现在新的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2. 呢喃燕语:形容燕子低声细语,声音甜美。呢喃,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3. 春归去:春天离去。 4. 红雨:指落花如雨。 5. 老翁:年老的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 6. 袖手:把手藏在衣袖里,形容无所事事或不参与。 7. 优游:闲暇自在,悠闲。 8. 闲愁:无端烦恼。 9. 麦黄椹紫:麦成熟时呈黄色,椹紫色,此句意为夏末时节。 10. 新秋:初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生活态度的诗词。诗人在开篇借用了燕子呢喃的景象,巧妙地传达出春天的离去。“呢喃燕语”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而“春归去”则意味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紧接着诗人写道:“春去从他留不住。落尽枝头红雨。”通过红雨的意象,将春天离去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这里的“红雨”还寓意着花朵凋谢,象征着美丽事物的消失。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转向老翁的形象:“老翁袖手优游。闲愁不到眉头。”老翁悠然自得的神情与前面的伤感氛围形成鲜明对照,传达出诗人面对自然变化时的乐观心态。这种情绪的变化,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最后诗人写道:“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这句意味着四季轮回、时光更迭,虽然美好的春日已然逝去,但人们还可以期待丰收的新秋时节。诗人借此表达了世事无常、珍惜当下的哲理观念。 综上所述,这首《清平乐》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前后。王炎是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才情横溢,尤以词作最为脍炙人口。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金兵不断南侵,边疆局势紧张。王炎作为一名爱国志士,深感民族危机,忧国忧民。他的许多词作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热情赞美。 《清平乐》这首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中以春景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这份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通过描绘春景的短暂和无常,作者暗示了国家和民族正处在危难关头,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同时也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