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
徙倚长桥上,时难得此游。
水光迎目动,帆影上天浮。
不见鸱夷子,须烦顾虎头。
今年闰八月,好好醉中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漫步在长桥上,这样的机会难得。水波粼粼映入眼帘,船帆的影子在天空中浮动。看不到那位名叫鸱夷的人,可能需要麻烦一下顾虎头了。今年有闰八月,要好好享受这个中秋节哦。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心情的诗作。诗人站在长桥上,欣赏着水光粼粼、帆影浮动的美景,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愉悦。这里,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出秋天的景色,将水面波光、空中帆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鸱夷子”和“顾虎头”这两个历史人物,他们是古人对于理想人生的象征。前者代表的是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后者则是文采风流的象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今年闰八月,好好醉中秋”,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难得的中秋佳节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既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桥》是南宋诗人李处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长桥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李处权经历了宦海沉浮和家国之痛。他曾担任过官职,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时期,金兵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处权作为一位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长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诗人李处权辞官回乡后,在家乡的长桥边欣赏春日美景时创作的。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家仇国恨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