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溪晴独钓

标题包含
溪晴独钓
霁景如发蒙,幽人事临眺。 山明乍开屏,水浄新拭照。 百年能几醉,万事付一笑。 纶巾称芒屩,持竿坐窈窕。 勿谓吾钩直,我意不在钓。 独鹤何处来,寒云发清叫。 乃以闻天声,和此登皋啸。 我亦遗世人,与尔岂殊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雨后天晴美景如画,悠闲之人登高远眺。 山间明亮,仿佛刚刚揭开的屏风;水面洁净,如同新擦拭过的镜子。 人生百年,又能有几次尽情畅饮?世间万事,到头来不过一笑了之。 头戴头巾,脚穿草鞋,手持鱼竿,坐在寂静的风景中。 不要说我的鱼钩是直的,我的目的并不在于钓鱼。 孤单的白鹤从哪里飞来,寒冷的云层中发出清脆的叫声。 这种声音似乎是天籁之音,让人想起登山时放声长啸。 我也被世俗遗忘,与你(指白鹤)又有什么不同呢?
去完善
释义
1. 霁景:指雨后初晴的景象。 2. 发蒙:本指启发蒙昧,这里表示豁然开朗的意思。 3. 幽人:指隐逸之人。 4. 临眺:登高远望。 5. 山明:形容山色明亮。 6. 水浄:形容水面清澈平静。 7. 新拭照:形容像刚刚擦拭过的镜子一样明亮。 8. 百年:指人的一生。 9. 能几醉:能有多少次陶醉于。 10. 万事:指世间的一切事物。 11. 付一笑:指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是淡然一笑。 12. 纶巾:头巾,用丝带编成的。 13. 称:适合,相配。 14. 芒屩:草鞋。 15. 持竿:手持鱼竿。 16. 坐窈窕:在幽静的地方坐下。 17. 勿谓:不要说。 18. 钩直:指鱼钩的直线状态。 19. 我意:我的想法,我的目的。 20. 独鹤:孤独的白鹤。 21. 寒云:寒冷天气中的云彩。 22. 发清叫:发出清脆的叫声。 23. 乃以:于是以。 24. 天声:天上的声音,喻指自然之声。 25. 和此:与此相应。 26. 登皋啸:登上高处呼啸。 27. 我亦:我也是。 28. 遗世人:远离世俗的人。 29. 与尔:与你。 30. 岂殊调:难道不是同样的格调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溪边垂钓的诗词,诗人在明媚的天气里,摆脱了纷扰的世事,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他观赏着明朗的山色,清澈的水面,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诗人用“霁景如发蒙,幽人事临眺”两句表达了这样的心境。 诗人通过“纶巾称芒屩,持竿坐窈窕”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追求。他强调自己并非真正为了钓鱼而钓鱼,而是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因此他用“勿谓吾钩直,我意不在钓”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垂钓的环境:“独鹤何处来,寒云发清叫。”这里,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独鹤”的形象传达了内心的孤寂与追求自由的渴望。同时,诗人又将自身的感受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氛围。 最后,诗人借用了“登皋啸”这一典故,表达出他对摆脱世俗纷扰、实现内心宁静的追求。他将自己和生活中的各种境遇比拟为一曲和谐的天籁之音,这正是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晴独钓》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5年前后,即南宋末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王朝面临著北方金国和蒙古的威胁,国家形势相当严峻。然而,李处权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他选择避世隐居,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处权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并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在这首诗中,他以独钓的形象比喻自己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他在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反映出作者在那个动乱年代中的心境与人生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