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

标题包含
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
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 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窽。 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 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 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 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 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 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 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 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 吾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 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 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 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 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发苍苍的老者身着粗布衣裳,却将诗歌与历史融为一体。 他的眼界洞察一切, 像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他知道曹植、刘桢这些才子,却把波澜壮阔的历史付诸于一卷书中。 他心怀忧虑,悲天悯人,犹如能医治国家的良医。 遗憾的是没有孔子的智慧,否则必定能与典籍共存。 尽管管仲的才能非凡,我仍然欣赏那些谦和之人。 时间在江淮地区静静流淌,显得冷冷落寞。 诸子百家未能品尝出其中的真谛,如同禁脔般珍惜着每一丝味道。 仔细阅读这篇古编,要反复研读百遍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深奥的意味。 要站立好,保持恭谨的态度,用清风般的言语向世人宣扬经典。 节衣缩食共度时艰,刻苦读书,如影随形。 我怎能像监河侯一样冷漠旁观,不去救助受难的百姓呢? 生活虽贫乏艰苦,但仍有坚定的信念。 跋涉千里的旅程,与你共同度过艰难险阻。 虽然没有百丈绳索助力前行,但我们彼此扶持,砥砺前行。 愿以平原君为榜样,试着起草一份乞米的书信。 再询问一同前行的伙伴,恐怕也如同蔡明远那样执着。
去完善
释义
1. 曹刘:指曹操、刘备,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这里用来形容杜甫诗歌的壮丽风采。 2. 管中班: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擅长治国安邦。这里用以赞美杜甫的才能和智慧。 3. 监河侯:古时候官职,主管河道疏浚。这里用监河侯来形容自己无法像杜甫那样关心民生疾苦。 4. 陈患:陈国发生的一场饥荒,这里借指饥荒灾害。 5. 生尘甑屡空:指家中粮食匮乏,尘土积累在炊具上。 6. 戛釜声:意为烧水时锅内水沸的声音。 7. 百丈牵:指用绳子拉船前进的方法。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众人合力共度时艰的场景。 8. 平原公:指东汉末年名将平原相陆逊。这里用来表示效仿古人扶贫济困的精神。 9. 蔡明远:指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蔡邕,他以书写《乞米帖》向友人求助而著名。这里用来比喻需要帮助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是宋朝诗人朱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杜甫及其诗篇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首先,朱翌通过描述杜甫的出身和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强调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赞美杜甫的诗篇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他还指出,尽管杜甫没有像孔子那样的名声,但他的诗篇仍可与古籍经典相提并论。此外,朱翌还表达了对杜甫身世的同情,以及对他的诗歌成就的钦佩。 然后,朱翌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和杜甫诗歌之间的共鸣,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他强调了自己对于杜甫诗歌的理解和领悟,以及这些诗歌对他人生的启示。同时,他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减米散同舟”,表达了愿意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决心。 最后,朱翌呼吁人们学习杜甫的精神,关心社会民生,共同度过难关。他用平原公的故事和蔡明远的例子,激励人们在困难时期相互帮助,共度时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是南宋诗人朱翌在公元1246年左右所作。此时正值南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这段时间里,朱翌的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曾两度被贬谪,一次是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为饶州通判;另一次是在韩侂胄被杀后,因与史弥远政见不合,又被贬为韶州刺史。这样的经历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翌通过阅读杜甫的诗,对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产生了共鸣。杜甫在诗中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朱翌受此启发,写下了这首《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杜甫人道主义精神的敬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