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蔷薇

标题包含
蔷薇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 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 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 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 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 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 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约760年),字储光羲,号瀛洲野客,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等人齐名,被誉为“王孟韦柳”之一。 储光羲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婷婷玉立有几许,葱茏未曾成林。 一棵独占庭院中央,几枝散开庇护满庭清凉。 春天缓缓将至半途,庭院里的光影错落有致,正是欣赏的好时光。 枝头的小莺无忧无虑,叶间的蝴蝶翩翩起舞。 秦家的女儿喜欢春天的繁花,梳理着眉毛结伴采撷繁茂的花朵。 高处的红色花蕊待伸手可摘,低处绿色的细刺已经勾住了衣服。 葡萄架上朝阳洒落,杨柳园的黄昏鸟儿纷飞。 携手踏着歌声离去,风吹花香相随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蔷薇》:指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蔷薇》诗。 2. 袅袅:形容植物细小柔弱的样子。 3. 数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等于八尺。这里用来形容蔷薇花的细长。 4. 青青:指蔷薇花朵的颜色。 5. 不作林:形容蔷薇花稀疏,不成林。 6. 当庭心:指蔷薇花在一栋房子的庭院中央。 7. 满庭阴:指蔷薇花的枝条向四周伸展,使得整个庭院都显得阴凉。 8. 春日迟迟:形容春天的阳光缓缓地照在大地上。 9. 庭影离离:形容庭院里的光影斑驳。 10. 莺娇:指黄莺,一种善于歌唱的鸟类。 11. 蛾飞:指蝴蝶飞舞。 12. 秦家女儿:指古代秦地的女子。 13. 芳菲:指花草的香气。 14. 画眉:一种善于歌唱的鸟类,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15.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16. 高处红须:指蔷薇花的红色花瓣。 17. 低边绿刺:指蔷薇花的绿色刺。 18. 蒲萄架:指种植葡萄的架子。 19. 杨柳园:指种植杨柳的园林。 20. 连袂踏歌:指手牵手一起唱歌跳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蔷薇为题材,描绘了蔷薇的美好和生机盎然的场景。“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通过描述蔷薇的形态,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则进一步表现了蔷薇的繁茂与生命力。 接下来的诗句:“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又描绘了春天里蔷薇花开时,鸟儿飞舞、蝴蝶纷飞的画面,充满了活力与生动感。 随后“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刻画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蔷薇花下采撷花朵的场景,进一步表现了蔷薇花的美丽与魅力。 最后两句“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则寓意着蔷薇花香的浓烈,以至于连歌谣的声音都被这香气掩盖,人们仿佛可以跟随这香气找到那些赏花的人们。整首诗歌画面丰富,充满了生动的色彩与形象,表现出蔷薇之美与人文之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蔷薇》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描绘蔷薇花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唐玄宗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国家繁荣昌盛,但在政治方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皇权衰微、宦官专权和官僚腐败等。这些现象对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 储光羲在这个时期,生活困顿,但依旧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山中》、《田舍即事》等。 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许多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开始关注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种风气对储光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使他的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