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侍郎邀宿不至
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
料得白家诗思苦,一篇诗了一弹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蟾蜍的肤色使人联想到应紧闭的门,而深夜的寂静使街道的鼓声不再响起。猜想那诗人白家此时思绪正痛苦挣扎,一首诗篇写完,便弹奏起琴来。
去完善
释义
蟾蜍:月亮的别称;
色:月亮的光亮;
门:指诗人所居的门;
应:应该;
锁:关闭;
街鼓:报时的大鼓;
声:声音;
夜:夜晚;
自:自然;
深:夜深;
料得:猜想;
白家:白居易的家;
诗思:写诗的思路或灵感;
苦:辛苦;
一:一首;
篇:诗歌;
了:完成;
一:一首;
弹:弹奏;
琴:一种乐器。
去完善
赏析
《和侍郎邀宿不至》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约共度良宵的美好愿望的诗。诗句中的“蟾蜍有色门应锁”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未能赴约的遗憾。而“街鼓无声夜自深”则是对夜晚寂静气氛的生动描绘。接下来,诗人想象友人在远方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用“料得白家诗思苦”表达出这种担忧。最后一句“一篇诗了一弹琴”则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希望他能够通过写诗、弹琴来排解心中的愁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凝(生卒年不详)是唐代的一位文人,他才华横溢,尤以诗歌见长。据史书记载,他的生平事迹并非十分显赫,但其诗歌却备受推崇,为后世所称颂。
在《和侍郎邀宿不至》这首诗中,徐凝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对清幽山林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源于他对恬静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喧嚣世俗的厌倦。从诗中可以看出,徐凝试图通过这首诗歌传达出一种隐逸出世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盛行使得文人墨客纷纷寻求功名,以求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在这种背景下,徐凝选择了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去完善